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幼小的衔接准备?
孩子,小学,家长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幼小的衔接准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生活习惯在于实践。一个简单的例子做解释,我们班刚开学时有一个男孩,因为不会系扣子,不会解裤子的绳结,每个课间都急得直哭。我发现之后,教了孩子一遍、两遍、三遍他就学会了,还去帮助其他同学解绳结,课下不仅不哭鼻子,还成了其他同学心中的偶像。这反映出的问题是什么?不是孩子不可以,不是娃儿想尴尬,是我们做父母的不肯放手,让孩子难堪!
所以,在生活习惯方面讲究熟能生巧,基本的穿衣、吃饭、午睡、按时休息,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常识在升学的前一年开始培养,21天就可以形成习惯,21天足以收获一个让老师刮目相看,在全班同学中因为大方、豁达、自立而格外突出的孩子。
行为习惯的改变则主要集中在孩子如果是腼腆害羞的,就要从现在开始锻炼他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你是一个腼腆的爸爸就陪孩子一起去广场摆摊,你是一个乐于表达的妈妈就在和孩子交流时默数5个数再去打断他说的话;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活泼好动甚至有些许的自我防范意识,首先回家和老人交代不要怕自己孩子受欺负,然后再去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是否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让他以为这是一个暴躁的世界,而从来不会对别人温柔以待。
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大家最需要重视的一方面。因为人类的本性和孩子的模仿性,即使孩子刚入学时,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者行为稍有不妥当,都会在后天的学习和模仿中缓慢发生改变,进行自愈,大家不必太过担心。但是学习习惯却因为出生后的环境和理念甚至遗传的不同,从而产生巨大的差异,使孩子在刚刚接触知识时就产生了抵触,失去兴趣,说起学习习惯,就要从幼儿园玩乐式的启蒙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肃目的性说开,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幼小衔接的优势。
根据有关专家的数据表明,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幼儿园的孩子没有规范的进行过学习课程,而一进入小学阶段就变成了40分钟的规律课程,家长无法给孩子提供模拟课堂,这一方面由幼小衔接来实现,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给孩子养成“赏罚分明”的规矩,以及“尊重孩子”的底线。阶段性的小目标,付出就会有回报的道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这一年尽量杜绝毫无理由的宠爱的满足,更不要因为家长的身份和骄傲去打断孩子说的话,去不履行自己的承诺。
我的目的和建议就是,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就先自己去做什么;你不想让孩子做的事情,就一定不要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好好说话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上一个微笑。
前两天我读《运动改变大脑》这本书,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肥胖的女孩跑完800米用时十分钟,但是抵达终点的那一刻心跳却有185,这是刘翔夺金牌时付出的同等努力。我们今天来交流,来进步,绝不是为了逼孩子那个第一,而是想让他成为自己愿意成为的那个最好的人,而我们,做那个对得起自己责任的父母。
祝您得偿所愿,轻松自在,顺利和孩子一起度过幼小衔接的时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近我表哥家的女儿就要上小学了,他说在女儿开学前报了一个月的幼小衔接班,这一年最担心的就是女儿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女儿语文基础较差,识字量小、数学口算能力也不强、英语单词记不住。看到她有那么多毛病心里就会担忧。”
很多家长是有这种顾虑和担忧的。其实,家长之所以焦虑,主要原因是不清楚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
那么幼小链接到底需要准备什么呢?
1.对小学生活的心理准备
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小学是陌生的也是充满期待的。不仅与幼儿园中的学习环境不一样,人际关系、作息时间程任务、学习方法等都有了很多变化。
所以很多孩子是适应不来这种变化的,这就需要父母进行疏导和沟通,让孩子在心理接受这些变化。那么家长可以做什么呢?
首先让要让孩子保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让孩子保持心态稳定。
其次是要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孩子可以充足的体力接受小学的学习变化。
然后调整作息,与校同步,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教育孩子注意自我安全。
最后要帮助孩子熟悉校园,介绍老师,教育孩子与小朋友们互相帮助,尊重友爱。
2.对小学生活的学习准备
在学习中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现在孩子还小,习惯是很容易就养成的。
在小学之前就让孩子多看书,适合幼儿园看的书我推荐就是适龄的绘本。
我们都知道孩子上小学后,喜欢看书的孩子对课本有亲切感,不会对课本排斥,会主动去看,进而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
而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正好相反,会对课本很陌生,产生排斥感,进而不愿意去学习。
这个时候的家长如果强迫孩子去学习,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对书本就会更加排斥,进而对学习更加反感。
尤其到了三、四年级后,这种差距就会越来越显著。
所以幼小衔接中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需要每天都给孩子看书,只需要适当的给孩子几本书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慢慢的孩子潜意识里就有读书的需求,进而会主动的去看书。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1.对小学生活的生活准备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任务意识。
例如培养孩子学习中的自理能力,爱护和整理书包,削铅笔,准备学习用具等。
家长也不比过于担心孩子,每个孩子的状态不一样,她适当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孩子要适当放宽心,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去接触小学应该学习的内容。
切记,不要过于给孩子压力,这样孩子内心是怀有恐惧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五年合作进行的“小一衔接研究”,通过对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主动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和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读写算所需的基本技能等),全能双师小一衔接提醒这样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上一篇:南宁哪个菜市场的菜售价便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