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幼小的衔接准备?
孩子,小学,家长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幼小的衔接准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家长要适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明白进入小学将是自己成长的重要阶段,从进入小学开始,自己就将告别小宝宝的身份,独立去面对老师、同学以及自己的学习了。
3、郑重地为孩子准备好简洁实用的学习用品,不要贵重不要花哨,但一定要是孩子非常喜欢的,这样他们才会非常珍爱自己的学习用品,才会好好使用。
4、孩子进入小学阶段,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在孩子幼小衔接期,为了让孩子快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家长要适度引导孩子养成阅读和表达的习惯。从最简单的绘本开始,带着孩子去阅读,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这样平凡的亲子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的小学学习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孩子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相当于正式开启了人生的重要学习阶段。
幼儿园注重的是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则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幼小衔接极为关键。那么怎么做好幼小衔接呢?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对于家长有辅导能力也有较强控制力的家庭,不建议将幼小衔接全权委托给机构。
因为,小学一年级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规律的掌握,而这些是可以通过家长坚持每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加以完成的。当然,前提是家长必须在暑期持之以恒,切不可给孩子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反面教育。
第二,对于家长自身缺乏辅导能力以及自我约束机制的家庭,可以将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
但是家长不能就此认为万事大吉,对孩子的衔接效果不管不问,或者是蜻蜓点水式地走过场。而是应该常问常理常整理,帮助孩子养成复习总结的习惯。
第三,不管去不去机构,家长都不可掉以轻心,既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包办代替,一定从一年级阶段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逐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听课做笔记再复习的习惯,长此以往将受益非浅。
从一个成天玩乐的孩童到一个面对课业任务的小学生,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有个心理适应和心理调适的过程,切记要循循善诱,不可因一时成绩起伏或一时作业的错误而大发雷霆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园长和老师都是百般呵护的照顾,一方面是幼儿园大多有盈利属性,所以家长更像是客户,幼儿园有服务甲方的心态。而孩子上了小学,进入应试教育环境,父母和老师的角度变化,直接180度大逆转。
所谓关心则乱,家长变成了卑微的下风状态,一方面是孩子在老师手里,自己没有什么能够拿捏住学校、班主任的筹码,另一方面,家长贪心,渴望孩子能够获得更多的关照,甚至吃一些小灶,得到老师的专宠,即使得不到专宠,也别受到冷落。
家长在上了小学以后,心态是起伏不定的,情绪是紧绷的,所以很多家长态度谄媚,总想“意思意思”才会心安,但转过身就“骂娘”,一顿子牢骚和抱怨……
可实际上,家长完全不用如此,这里边说五点,家长正确的处理和班主任的关系,让孩子能够积极、阳光的度过小学生活。
1、“看清楚”班主任
小学的班主任,年龄一般是从刚毕业几年,二十七八岁,到四五十岁。“老师”只是一个职业,离开校园也是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是别人的子女,是别人的妻子,是别人的父母。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也要照顾孩子,也要陪伴学习,可能也要学习各类兴趣班,有些老师的家里,可能还会有即将参加考试的中考生、高考生。
我们家长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老师保持一个尊重、对等、不卑不亢的心态。一年级的老师,经过一个循环,或者半个循环,又回来教一年级,其实他们的心底里是挺崩溃的,因为她要重新来一次,面对一群不立事的孩子,还有一堆焦躁不安的家长,你想想,她一个人要面对这几十上百人,像一个保姆一样,去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她需要耗费多少心力,去处理家长们的电话、微信。
你只有了解了班主任的职位特性,不要神话,也不要负面情绪,客观的看待。她也有能力所不及,她也有焦躁情绪,她也会犯错。
共情、理解、包容,是第一步。
2、保持界限感
你要清晰自己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平稳过渡,并且能够积极的面对未来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是希望你和孩子,都能够和老师,融洽的相处三四年,甚至五六年;是希望,植入给孩子尊师重道的观念,让孩子未来十几年都具备这样的品质,与一生中每一位老师,都能怀揣感恩、敬重的品德。
而这些,在初期孩子还年幼不理解的时候,都是需要在家长的言行和行动中,熏染、影响、传递给孩子的。
和老师保持合理的界限感,你既没有必要去和其他家长争宠,也没必要去愤青的做对立面,你不要寄希望于和老师成为“好朋友”,因为她见到的家长实在是太多。把握合理的尺度,不近不远,不骄不躁,不急不缓,一切围绕着上述说的目标,多余的动作少做。
3、孩子培育是对手戏,不是独角戏
对手戏不是说当“对头”,而是相互配合。很多家长因为自己不学习,不要求进步,觉得孩子上学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了,就是应该学校的责任,这是打错特错。
好多家长就经常和老师说:老师,我家孩子就全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对待多照顾照顾。
你想想,这可能吗?家庭教育占至少70%的主导地位,你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而且是终身的班主任。负责任的老师可能会多用心管一管,但多数老师都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只是一份工作,老师永远会喜欢少操心甚至不操心,不给自己惹麻烦的孩子,甚至能帮助他分忧的孩子。而孩子能做到这些,是需要家长来引导和训练出来的。
这一点,既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主导家长培养孩子的准则。
上一篇:南宁哪个菜市场的菜售价便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