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太祖为何要“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太祖,兵权宋太祖为何要“杯酒释兵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太祖乾徳初年,建国已经四五年的宋太祖赵匡胤,还在为一件事情而苦恼——那就是如何根治自唐朝灭亡以来,朝代更替过快的问题。
因为在这之前,从唐王朝灭亡的907年,到大宋王朝建立的960年,短短53年时间,中原地区竟然先后有五个朝代更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平均十年一个朝代,更迭速度之快,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宋太祖心中非常清楚,如果找不到这个问题的根源,消除不了这个隐患,自己的皇位和王朝,也会和前面几个短命王朝一样,不久之后也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终于,在一天下朝之后,赵匡胤单独留下了宰相赵普,并且把自己的这个烦恼告诉给了他,希望他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之处问题的症结。
赵普思量片刻之后,告诉赵匡胤,前面的五个王朝之所以短命,是因为它们高级武将的权力太大,而最终灭亡于内部的斗争。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吸取前面五个朝代灭亡的教训,消弱那些高级武将——尤其是节度使般的封疆大吏的权力。
宰相赵普回去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仔细思量了他的建议,认为赵普分析的很到位。
在赵匡胤看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王朝长治久安,走出前面五个短命王朝的怪圈。于是,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决定罢免石守信等几位手握重兵的武将的官职。但是,在方式方法上,宋太祖认为还是委婉一些比较好——毕竟他们都是开国功臣,如果方法太过暴力,会有一定的风险。而且,其他将领也都在看着自己的举动。
最终,宋太祖选择了最委婉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以丰厚的俸禄来安置他们。
于是,宋太祖特意备下了几桌酒菜,来宴请石守信等人。
酒过三巡之后,宋太祖认为时机差不多了,便开始了自己的情感攻势——他先是表扬了一番石守信等人的不世功勋,表示要不是他们,自己也不会有今天这个位子。然后,赵匡胤话锋一转,又表示: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还没有你们这些节度使们日子过得快活。
因为自己自从登基以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刚开始,石守信等人也没有对宋太祖的话太上心,以为他就是发发牢骚而已,便随口说了几句让他宽心的话——“现在整个天下都是皇帝您的,谁还敢对您有二心啊,陛下您就不要为此而担心了!”但是,随后赵匡胤所说出的一句话,让石守信等人顿时醒了酒,浑身大汗淋漓。
只听赵匡胤说道:“人没有不想富贵的,一旦你们的部下也给你们来个黄袍加身,到时候你们就是不想这样做,也已经由不得你们了(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听到宋太祖说出这样震撼的话,石守信等人当即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再也没有心情喝酒了。他们几人连忙跪下向宋太祖请罪,表示一切听从宋太祖的指示。
只见宋太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表示人生苦短,建议他们多多积攒钱财、购买田宅,也好将来留给子孙一笔财富。有了钱财和华丽的宅院之后,再豢养一些舞女,从此之后就可以,颐养天年就好了(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赵匡胤还告诉他们,如此以来,他们君臣之间也不会互相猜疑,自此和睦相处,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石守信等人本以为宋太祖会向前代的皇帝那样,对他们斩草除根,没想到宋太祖竟然还会给予他们锦衣玉食般地待遇,便都一个个磕头谢恩。于是,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石守信等人都表示身体有病,不能再为国家效劳了,请求皇帝收回他们的兵权。
而宋太祖赵匡胤,在对他们进行一番表彰之后,听从了他们的意思,收回了他们的兵权。随后,赵匡胤就下令对石守信等人进行丰厚的赏赐,既让他们安心,也让其他将领安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阐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就不得不从陈桥兵变说起。
史载,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后世之人经多方验证,此为赵匡胤故技重施,假传军情,然后又谣传说“点检即天子位”,并无契丹联军攻周一说)。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当然,五千年文明史记载,凡有私心造反即皇帝位者,均要假意推辞一番,以示对权力的淡漠、对前朝的忠心。黄袍加身后的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因此,武将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等皆成了开国元勋,自然皇帝要给予很高军权。
宋开国之初,军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禁军,即由中央政府直属的殿前司、侍卫亲军司,总兵力不足20万人;二是沿袭唐制的藩镇节度使部队,即由驻守全国各地的节度使统领的军队,部队人数皇帝并不掌握。因而靠军队支持夺取政权的赵匡胤,深感军权旁落对政权的潜在威胁。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和九月,赵匡胤登基后不久,两个实力派藩镇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相继拥兵反叛。赵匡胤亲率精兵良将出征,至十一月方将叛乱平息。经此一事,赵匡胤更是忧心忡忡,心里对于那些开国元老分封各地的节度使更加不放心。
据《宋史·赵普本传》记载:“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问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可见,赵匡胤对本家文官谋臣赵普还是很信任的,诸多谋略均为赵普初设。赵匡胤问:“自唐末数十载,帝姓八换,烽火四起,生灵涂炭,朕欲平天下,国家长治久安,若何?”赵普答:“陛下,以当前之势,君弱臣强而已。欲治其本,唯有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太平了。”话虽如此,实施起来就要大费周章了。而要“杯酒释兵权”,还必须有相应的铺垫才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时间跨越较长,完全达到目的,长达八年之久(961年至969年)。宋太祖与赵普君臣还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上一篇:酸甜可口的菠萝,在培育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施肥和定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