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让家长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孩子,家长,家庭教育怎样让家长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还要怎么重视?看看满大街的补课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家长重视教育不是口头,那要有一定的付出。父母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给孩子做出榜样以身作则,经常和老师勾通了解孩子情况,发现孩子有了困难共同帮助孩子解决。家长不要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万事大吉了,教育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大事,人人都有责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重视家庭教育,家长的善导是家庭教育的黄金,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抓好萌芽教育,才能使孩子逐渐步入正道。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家长素质的核心,它不但制约着家长对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而且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影响着家长对子女教育时间、精力投入和物质经济投入的方向。我们家长的观念也要逐渐发生变化,应更加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认识到孩子是不是一个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张试卷决定的,而是社会对他的检验。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重要。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眼睛只盯在分数上。要给孩子自信、鼓励点滴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外部驱动,尤其小孩子,他们更需要得到大人的赏识,在学习上,任何一个孩子都愿意取得好成绩,只是因为方法不当或是努力不够而暂时落后,家长的思想要摆端正,不要单纯用分数来评价孩子的好坏,对孩子说话时要少用批评、指责、否定的语气,老师和家长要为他们树立自信、指导方法,花时间帮助他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二、和孩子交流。
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和过强的精神刺激。检查孩子的作业,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常带孩子们接触社会,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双休日、假期交好朋友、参加有益的社区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做小实验、搞小发明等,使孩子们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和老师联系,及时沟通。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首先要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家长和老师们携起手来,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做到真正有效果。家长朋友们多和老师们取得联系,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形成一种前进的动力。现在,有个别的学生在家长老师之间两头瞒,自己落得一个逍遥自在,结果可想而知。假如提前做好了这部分学生的工作,我想至少可以使他们更进步一些,这就需要进一步交流。
三、多给孩子些“成功体验”
成就感是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他的自尊心就得到满足,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从而不断进步,形成良性循环。实践表明,经常有学习成功体验的学生,坚持学习的实践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还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
培养孩子的成就感不仅仅在学习方面,也可以在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培养。发挥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促进智力开发。让孩子明白,我原来也是很聪明的,从而对学习产生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聪明的地方,发挥优势,增强补弱,用有兴趣的事带动其他事。成就感不一定要在学校的学习科目上获得,一个成绩不很出色的学生,但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了光,也会获得大家的肯定。
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另外,家长应当认识到,考试分数充其量不过是关于孩子学习质量的一种不太精确的信息,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学习全貌,没有必要把分数看得太重。
树立良好的信心使孩子迈向学习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孩子的求学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孩子的求学之路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他的学习信心也会不时地受到挑战。因此,树立和巩固良好的学习信心,将是伴随孩子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实际上,人不管什么事情,树立信心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学习也不例外。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应当从培养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入手,孩子的自信心上来了,他就有干劲了,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了,就有事事争先的斗志了,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一定是战无不胜的,到那时你想不让他的学习成绩好都难。
四、鼓励孩子参与那些可以增强其自信心的活动。
1、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闭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畏缩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2、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3、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弃所长,就算是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劣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