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让家长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孩子,家长,家庭教育怎样让家长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样让家长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样让家长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谢邀~
其实随着现在教育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周边的粑粑麻麻也多属于年轻一代,他们的思想会更加开明,懂得科学育儿。
当然,教育的发展也证明社会的发展,现在社会水平上升,家庭的经济压力也随着越来越大,有一部分父母是属于这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过渡者,因为自己小时候教育水平有限,所以成为父母后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加大,因此忽视了家庭温情教育的重要性。
想要让家长高度重视家庭教育,除了日常一些理念普及,个人觉得一些儿童绘本也可以多加入一些家庭教育元素,让各位粑粑麻麻在陪孩子读绘本时也能了解到家庭教育,同时,孩子学校的一些家长会活动其实也可以增设一些家长课堂,除了让家长们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也普及一些更好的家庭育儿方式。
关注“幼儿园里无小事”,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及幼儿园新鲜资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家庭教育提出要求:
“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家庭教育专业性强,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今年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部也意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以多种形式让广大家长们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很多人都挂在嘴边,但大家好像只是在嘴上说说,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这件事。
近些年来,关于家长接受教育、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观点越来越多。早些年,永远都是家长在要求孩子进步、读书,自己却袖手旁观,只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不会主动成为陪孩子一起成长的参与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少年时,我们为人子女,在父母的影响下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中年时,我们为人父母,在陪伴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家庭,永远是孩子真正诞生与成长的摇篮。
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让父母也接受教育,真正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很多人都挂在嘴边,但大家好像只是在嘴上说说,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这件事。
一对相爱的男女领了结婚证就可以一起生活,但他们没有经受过任何关于家庭教育的教育,就要成为父母,这是不负责任。
教育部这次提出的让家长进一步接受家庭教育的想法,就是针对一直被我们忽视的“家长教育学”提出的。“
家长教育学”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提到要给准备成为父母的人开“家长教育学”的课程,学完了这门课,成为合格的家长,才可以生孩子。
2.为什么一定要教育家长,强调家庭教育?
陈宝生部长讲得很清楚:
“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无论何时,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
太多家长把教育孩子当作老师的任务,孩子送去学校就万事大吉。有教育专家说过一句很刻薄的话:“我们亲自把孩子生下来,却从来不把孩子当亲生的来养。”
学校教育毕竟功用有限,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本来就难,可是,就算在学校里费力培养出的好习惯,回到家里,遇到完全不懂教育法则的父母,好习惯马上付诸东流。
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反复在做“进一步退两步”的事情。
3.家庭教育的重点
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为什么要专门提出把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专业性强,家长们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
陈宝生部长表示:“今年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并着重提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强化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家长的监护和教育主体责任,引导家长承担好法定的养育和教育责任。”
教育部看到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很多人身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大部分家庭还陷在这种问题里无法解脱:
家庭教育由妈妈一人独揽,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无法独立;
爸爸只是支付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情商提升、眼界开阔缺乏帮助;
父母不会和孩子交流对话,更多时候是个统治者,而不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伙伴,他们最喜欢用“我这还不是为了你好”来控制孩子;
除了“丧偶式”育儿,还出来了“诈尸式”育儿,父母在各种极端的育儿情绪中不能自拔,只会让孩子学习知识,没有让孩子学会面对世界。
所以,借着教育部这次重磅提出推动“家庭教育”,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学》中的片段精华:
●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
● 没有比父母在培养人时所用的智慧更为复杂的了。
● 无知识、无礼貌的环境,早晚会变成孩子的愁苦和眼泪。
● 婚后要天天生活在一起,生活在一个屋子里,这不是幸福幽会的短暂几小时,而是终身,这是一部巨大的无可与之比拟的创作,是精神劳动,是一种毅力。为此,需要高水平的文明、精神培训,明智的学校。
● 善于进行自我教育的人,按其全部涵义来说就称之为有教养的人。
● 我能一眼认出这样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热烈地、忠诚地、相依为命地相亲相爱着。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地温和善良、宁静、心灵健康、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听信教师的讲话,对影响人们心灵的细微事务能敏锐感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