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魏国的五子良将没有许褚?
良将,五子,潼关为什么魏国的五子良将没有许褚?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魏国的五子良将没有许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五子良将”,是陈寿在著《三国志》的时候,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合传,而在最后有“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评论,所以被后人称作“五子良将”。
那为什么没有许褚呢?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长得十分雄壮,“长八尺馀,腰大十围”,而且是个大力士。年轻时汝南黄巾再起,许褚聚集宗族结寨自保,受到上万葛陂黄巾进攻,但因人少而不敌,于是让寨中人“聚治石如杆斗者”,许褚就以这如斗的大石击贼军,所中者“皆摧碎”,终于吓住黄巾不敢继续进攻。后来寨中缺粮,许褚假意与贼人议和,以牛换粮。但牛是识家的,换完粮食之后又想回奔寨中,许褚一只手拖着牛尾倒行百余步,让黄巾贼惊惧不已,不敢再取牛,也不敢再进犯,由此许褚豫州、淮南一带威名远播。
曹操平定豫州后,许褚就跟随了曹操,曹操称其“吾樊哙也”,立即以其为都尉,作为自己的亲军护卫,率军值守。征张绣时为先登,“斩首万计”,可见其杀戮之重,因此而迁校尉。官渡之战时,曹操的近臣徐他等阴谋叛乱,就是因为许褚在而不敢发动,非要等到许褚休息之日才准备动手,但巧合的是,许褚好像有所感应(男人的第六感),又返回曹操军帐,直接吓的徐他等人阴谋败露。随征河北而封关内侯,征马超时曹操军败,幸得许褚护卫才逃离,后来曹操与马超、韩遂单骑相会,许褚随身护卫,马超自负其勇,想要趁机抓了太祖,但因为听闻许褚之勇,问曹操曰“公有虎侯者安在”,曹操目视许褚,而许褚“瞋目盼之”,盯着马超,以马超之勇也不得不放弃动手的念头。也正是因为马超此问,时人皆以“虎侯”相称,又因“力如虎而痴”,故有“虎痴”之称号。破马超后,许褚升中郎将,后迁中坚将军,曹操死后,许褚伤心至呕血,曹丕称帝后,封万岁亭侯,曹睿时进封牟乡侯,食邑七百户,荫一子为关内侯,去世后谥曰“壮侯”。当年随他一起跟随曹操的族人,封侯的达数十人之多。
从其生平来看,许褚的一生战功不少,但其只是作为冲锋陷阵的角色,大多时间还是在护卫曹操,谨慎守法,从不多说话,曹操也正是因此对其比较看重。所以许褚没有单独带过兵马,也没有在地方上任过职,其以武力出名,而战绩不显。像张辽打的东吴小儿闻其名而止啼,徐晃击败关羽、张郃击败诸葛亮,乐进,每战当先,屡立战功,于禁虽晚节不保,但战绩也不差。相比之下,无论是战绩还是官职,许褚远不如这些人,所以无缘“五子良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五子良将“的称谓不是曹操的封称,而是陈寿给予的点评,有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他们在一个章节里被写传,而许褚没有在一起写传,没有入围“五子良将”或“六子良将”的海选,的确有些让人不解。大家都知道,许褚八尺还多(现在接近1.9米高),腰大十围(真正的将军肚)容貌雄毅勇力绝伦,在跟随曹操后多次救曹操性命于危难之间,官渡之战前夕,渭南之战,潼关之战等多亏许褚。许褚被曹操选拔为贴身卫士,特别是曹操外出征战,更是不离左右,潼关之战后被军中称之为“虎痴”和虎侯。“许仲康安在”?这句话更是两军阵前曹操点将的常用语。可见曹操对许褚的重视,到后来曹操病逝,许褚竟然哭的直吐血,可见曹许二人友谊之深,非比五子良将。许褚这个人刚毅,寡言语是个很质朴谨慎的人,也许这是为将而不能为帅的原因吧。话说回来了,就许褚这个人为什么五子良将没有他呢?这个问题就是陈寿的问题了,陈寿把五个人写在一块,把许褚和李通,李典,藏霸,文聘庞德写在了一块这绝非随意的,是经过编排的,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这些人物的戎马生涯,五子良将都是文武全才,就是帅材,统兵作战都能独挡一面,在三国中每次战争中都有光辉的一面。不在列举了。反观我们的“虎痴”将军单兵作战能力也很强,武力值也很高,而且还是曹丞相心腹确被陈寿先生排出五子良将外,估计是从各方考量,综合考虑吧。虽然许仲康在陈寿先生笔下没有入围“五子良将”,但许仲康在三国文章中的光辉亮点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目视马超,超竟然当时未敢轻动,看来仲康的眼睛的确大而有神,和张飞“环眼“差不多吧!烦絮不少,谢谢邀请!
上一篇:水果有营养?燕麦片有营养?水果和麦片结合在一起的水果麦片更营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