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前期很成功后期却很悲催的人物,像拿破仑,唐玄宗之类的?
王莽,蒋介石,他的历史上有哪些前期很成功后期却很悲催的人物,像拿破仑,唐玄宗之类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身世显赫,礼贤下士,生活简朴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的汉成帝时期,身世非常显赫。王氏家族是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他的姑姑是当朝皇后,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汉成帝阳朔三年,24岁的王莽入朝为官,最初担任黄门侍郎,30岁那年被任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38岁接替伯父担任大司马,成为朝廷首席权臣。因为条件优越,王莽家族的很多人都生活奢靡、目中无人。然而王莽却与众不同,他礼贤下士,清廉且生活简朴,时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下人。有一件关于王莽的轶事不得不说。有一次,王莽的儿子杀了一个奴婢,这在当时其实不算什么大事。奴婢的地位是与牛马同栏,可以随意买卖的。然而王莽认为人生下来就应该是平等的,奴婢也是人,杀人就应该偿命。所以他硬是逼着自己的儿子自杀了。这件事传开后,当时的王公大臣、平民百姓都觉得王莽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完人。然而如果王莽只是做到这些的话,他顶多算是道德高尚的人,绝对还达不到万民拥戴他当皇帝的地步。那么王莽还有什么特质呢?
万民拥戴
王莽最令人敬佩一点是他心系万民,怀揣着要建立造福于最大多数人的社会的理想。与其说他是一个政治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学者、思想家。早在做黄门侍郎时,他就与志同道合的刘歆潜心研究经史子集、儒家经典,他们发展了经世致用的古文经学,为能找到一条消除社会矛盾的根本解决方案苦苦寻索。他们心目中的社会应该是人人平等、财富基本均分的,可以说王莽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将儒家理想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的人。他生活的时代已经到了西汉末年,汉王朝经过200多年的运转,土地兼并极为严重、社会矛盾极为尖锐,积重难返,行将崩溃。富甲贵胄、平民百姓都不能幸免。这个情况下,社会各个阶层都希望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收拾局面,救他们于水火,奔向美好生活。在这个背景下,王莽的理想之光受到王公大臣、广大士子、乃至广大百姓的热烈拥戴。这种社会各阶层意志的高度统一,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极其少见的,以至于后来在汉哀帝早逝之后,大家公推王莽称帝代汉自立建立新朝(公元8年-21年),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也几乎没有出现大的冲突,基本可以说是一次和平的过渡。
大胆改革,构建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
不论是纯粹被众人推举上去皇帝之位的,还是有他个人权术的成分,作为一个实干家的王莽,在当了皇帝之后,确实立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决意依据周礼和儒家理想进行一些列全方位的改革。改革核心内容是“立王田,废奴婢”:土地国有,禁止买卖;土地平均分配,户均百亩,多的分给乡邻;释放奴婢,禁止买卖。这些字眼看上去是不是似曾相识呢?没错,这些政策非常超前,跟现代社会有几分相似,比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早了近两千年。王莽被许多人称为穿越者的原因就在于此。另外的改革措施如币制改革、国家专营等就不一一详述。总之,王莽的目的是构建一个人人平等大同社会。他对儒家经典《六经》非常痴迷,改革的理论基础也多是来自于这里。
身败名裂,万世唾骂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王莽改革成功的话,两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将建立一起一个怎样的和谐社会,那种景象是非常值得憧憬的。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在真实的历史中,王莽的改革失败了,而且是全盘的失败。王莽本人可能不知道,他为了追求大同社会所作的改革,反而加深了人民对他的怨恨。他的改革不仅没有解决社会弊端,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社会更加动荡。王莽从一个万民拥戴的智者,戏剧性地变成了千夫所指的暴君。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几点主要原因:一是改革推行太急,没有准备和实验的时间;二是改革政策执行出问题;三是政策变化大,百姓来不及适应;四是对突发情况考虑不充分。拿王田制和废奴婢举例子,王田制的核心是土地均分、禁止买卖。在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平民和大地主均分土地,官商勾结时有发生。万一遇到灾荒年,广大农民吃不饱饭,又不能卖掉土地或者卖身为奴换口粮,只能饿死,要么就是冒着被抓去服劳役的危险卖土地。就这样,本意好的政策,反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百姓不仅没有因为好政策感谢王莽,反而开始怨恨他,其他很多政策也都是如此。就这样,王莽成了全民公敌。
王莽的运气也不太好,公元11年,也就是他建立新朝后的第三年,黄河在魏郡(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决口改道,这是六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新河道正好流过人口稠密的地区,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各地反抗运动风起云涌。公元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皇宫,王莽死于乱军之中。这位前后毁誉截然相反的传奇人物就这样结束了一生,他的死代表儒家理想从巅峰跌落。王莽死后的两千年里,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将他定性为乱臣贼子的代表。直到近代的民国时期才有胡适等学者为他平反。
虽然王莽的改革失败了,但我们依然应该肯定他为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矛盾而积极进取的见识和胆略,也应该肯定他为实现儒家最高理想而做出大胆改革的魄力和勇气。也许我们还可以从那段波澜的岁月中,从王莽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中,汲取一些营养,学习到改革需要指导思想,也需要切合实际和措施得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王莽的讨论还将继续。我们就以一段胡适先生对王莽的评价收尾吧:
"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确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我近来仔细研究《王莽传》及《食货志》及《周礼》,才知道王莽一班人确是社会主义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历史上前期成功,后期失败的人很多,明离子想到的有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自己东汉末年的刘表。
齐桓公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太公吕尚第12代孙,在齐国内乱时,战胜公子纠,成功即位国君位。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军政合一,使齐国逐渐强盛,以周天子之名率几国军队讨伐宋国,迫使后者求和,完成了第一次“九合诸侯”,而后与诸侯国在鄄地盟会,成为天下诸侯之霸主,再后来打起“尊王攘夷”之旗帜,北攻山戎,南伐楚国,一举成为中原第一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上一篇:为什么消费会刺激经济的增长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