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没有空调电扇,没有电,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的?
冰块,夏天,避暑山庄古代没有空调电扇,没有电,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回答,请到高山来避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夏天没现在热,不需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人吹空调,喝冷饮,经络早就堵了,身体无法更好的调节温度,所以感觉没有空调就活不下去。
古人一年四季,和大自然身心合一,平衡相处,很容易度过夏天的。
本人亲身体验,以前没有空调就过不了夏天。
后来坚持中医按摩,几年后,完全变了。
夏天不觉得难受了,并且如果直接吹空调,会受不了。
晚上最热的时候,都是只开客厅空调,卧室门窗打开,卧室门口开一个风扇,把客厅的冷气微微地吹到卧室,模拟自然界的一丝凉气。还可以通过卧室门打开的角度调整进入卧室冷气的多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虽然没有风扇空调,但对于夏天还是有很多办法的。流行程度最广的就是扇子。扇子出现很早,扇子出现以后,不仅仅得到了贵族的喜爱,也得到了底层人们的喜欢,因为扇子制作简单,价格不高。不管是什么阶级的人都可以用的起,只有一些艺术性的扇子价格非常高。
除了扇子,几乎就没有什么工具能普及到底层人群了。贵族,或者说皇族,他们有自己的避暑的地方,比如承德避暑山庄,进入夏天,皇帝就会出行到承德,在那里度过夏天。南方北方的气候不同,所以有能力的就会在北方买地买庄园,夏天在北方避暑。这当然是在明清两代,以前的朝代避暑并不是如此。
以前夏天,贵族大多会用冬天储存的冰来度过夏天。冬天收集冰块,然后储藏到地窖中,夏天再拿出来,这样就有冰块使用了,家境比较好的,就会把冰块放在室内,然后室内温度就降下来了。后来出现硝石后,便开始使用硝石制冰,这种方法虽然没有普及,但在皇亲国戚里面,硝石制冰可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其实古代很多人在夏天是没有好方法避暑的,大多是在树荫下,拿把扇子,自己扇一扇。但很多人都要务农,所以夏天很多人都是通过吃一些避暑的食物来防暑的,比如绿豆粥,和一些中草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问古时候,你问问70后,80后,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的不就是没空调,没电风扇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没有那么多污染,没有那么多汽车尾气,绿化覆盖率也比现在高。所以气温没有现在热。稍微大户一点的人家都有土空调,就是地上挖个小坑那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的夏天更亲近自然,更有情调,他们也能把夏天过得有滋有味。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人工风扇”即在一个轴上装上扇叶,轴心上拴有绳索,仆人手摇轴心上的绳索,扇叶被带动旋转则可生成凉风,当然布衣是享受不起这种电扇的。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很早我们的先人就知道采用瓷枕解暑,瓷枕的枕面上是釉,脑袋枕着这样的枕头上睡觉当然凉快极了。“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诸如这样的诗句都说明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
古人在夏天防蚊虫也用蚊帐,但是他们用起蚊帐来可比现代人有情调。少女们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气四溢,巧手的妇女用花枝编成麒麟、鲤鱼等吉祥物挂在纱帐里,定能做个好梦。古人还有配挂香囊的习俗,许多香囊中的药材都有驱蚊虫的功效,比如霍香、薄荷、菖蒲,这相当于把“蚊不叮”带在了身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