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没有空调电扇,没有电,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的?
冰块,夏天,避暑山庄古代没有空调电扇,没有电,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没有空调电扇,没有电,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没有电,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这个我也很感兴趣,是呀,古代人是怎么度夏怎么避暑的。
首先先谈谈我刚进社会时经历体会,我家在农村,农村大家都知道,到处是田,不管是大路旁还是沿村都有小河。那时我在城里上班,冬天的时候晚上我下班回家,从城里越往乡下骑越感觉到冷 ,很明显的气温变化。所以我觉得古代时候的气温没有现在这么炎热,相对来说会好一点吧,毕竟农田河流多啊,更何况那时候也没有太多的什么工业生产吧?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大冬天河里的冰面上可以跑人,大人们去河边洗菜必须带个锄头,而现在我们这看不到那么厚的冰了。
其二,以前不长说到古井,也就是说古时候的人就知道挖井取水,那井水冬暖夏凉, 相信他们也会利用井来冷藏食物,冰镇水果,甚至用井水来降温。 所以也有说到那些皇亲国戚达官贵族有钱人他们会请人挖地窖藏冰,就是把寒冬的冰块收藏在地窖里,等来年夏季避暑降温。原理我想,估计就和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卖冰棍的,自行车后面绑个箱子,木箱里面塞着棉袄把冰棍保温在里面 ,沿村叫卖。
其三,不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吗,有些大树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信那时候的人也会搬个凳子拿把蒲扇,一群人在树荫下纳凉吧。那有钱人就会请人在山上阴凉处修建凉亭,造避暑山庄,来这里度过盛夏,躲避酷暑。
反正不管什么年代,人们都会想出各种办法去避暑,穷人有穷人的过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哈,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人工风扇”即在一个轴上装上扇叶,轴心上拴有绳索,仆人手摇轴心上的绳索,扇叶被带动旋转则可生成凉风,当然布衣是享受不起这种电扇的。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很早我们的先人就知道采用瓷枕解暑,瓷枕的枕面上是釉,脑袋枕着这样的枕头上睡觉当然凉快极了。“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诸如这样的诗句都说明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 古人在夏天防蚊虫也用蚊帐,但是他们用起蚊帐来可比现代人有情调。少女们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气四溢,巧手的妇女用花枝编成麒麟、鲤鱼等吉祥物挂在纱帐里,定能做个好梦。古人还有配挂香囊的习俗,许多香囊中的药材都有驱蚊虫的功效,比如霍香、薄荷、菖蒲,这相当于把“蚊不叮”带在了身上。 古人没有电冰箱冷镇食品、制造冰块,官府在冬天大量贮藏天然冰雪于冰窖中,一旦夏天到来有钱人家便买来冰块或者白雪,拿出来摆放在居室当中就成了“冰盘”。冰雪在融化时不断散发凉气,这制冷的效果丝毫不亚于今天的空调,还不耗电,不污染环境。宋代经济繁荣,冷食花样翻新,民间出现了果汁加冰块的冷饮,到了元代蒙古人喜爱乳品,他们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这种冷饮算是冰激凌的雏形,后来马可波罗把这种吃法带到了欧洲,经过改进后才有了今天的冰激凌。 古人不但懂得消暑,还深知“烦夏莫如赏夏”,调整好心态应付炎炎夏日才是最好的选择。唐代白居易有《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这种超然脱俗的意境,恐怕只有古人做得到,要是现代人,恐怕早躲进了空调房里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没这些工厂,汽车,钢铁,沥青,水泥……如果全世界都不用空调或许没这么热,空调都往自己家制冷,往外边散热。在街上从空调外机厢路过瞬间,热的我就受不了。古代哪有这些玩意儿,一把蒲扇一床竹席就可以过夏天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没有诸如风扇、空调等降温电器,他们是怎么避暑的呢?自古至今,祛暑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根据地理位置不同节气各异,通过移居而住来达到避暑的目的。动物界的候鸟便是采取这个办法。清代从康熙皇帝以后,历任皇帝每年夏季都会离开故宫到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去避暑消夏。只是这样的避暑方式,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到,不具普遍性。
稍次一点的方法是用冰祛暑。据早在《诗经.七月》中,就有“凿冰冲冲”窖储度夏的记载,避暑纳凉在人们的夏季生活中由来已久。根据《大清会典》中记载:清代在紫禁城、德胜门外、正阳门外等设有专门储藏冰块的官窖计十八座。冰窖采用埋入地下一点五米的半地下形式。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转年的夏天使用。虽然冰窖有官窖、府窖和民窖之分,但因价值昂贵,寻常百姓家往往对上述的两种最好的避暑方法只能望凉兴叹。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也想出了众多避暑的好法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