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葡萄的蔓割病是啥症状?该怎么防治?
孢子,病菌,葡萄葡萄的蔓割病是啥症状?该怎么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葡萄的蔓割病是啥症状?该怎么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葡萄蔓割病主要为害枝蔓基部,有时也为害枝梢和果实。受害初期,枝蔓呈红褐色,逐渐变为褐色,并在表面上生有许多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病菌侵入韧皮部和木质部,病部纵裂,病蔓生长衰弱,叶子较小、色淡,冬季多数枯死,或于春季发生黄绿色丛叶后枯死。果实感病后,表面稍变黑色,后期表面产生黑色小斑点,最后干缩为僵果。
该病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在病蔓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借助风、雨传播到寄主上。在连续4~8小时有雨露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就能够完成从萌发到侵入葡萄蔓的过程。分生孢子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枝蔓,也能从气孔入侵。病菌从5月后开始传播,侵入后1个月出现症状,以6~7月间发生最多。多雨年份和阴雨潮湿地区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 ①剪除被害枝蔓、副梢烧毁。②刮除被割较轻的病患部分,在伤痕处深以0.1%升汞液。③药剂防治,发芽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液。6~7月份可喷布1∶0.5∶200倍波尔多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保护枝蔓及蔓基部防止病苗侵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葡萄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是葡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位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1]
中文名
葡萄黑痘病
别名
疮痂病、鸟眼病
主要危害作物
葡萄
主要为害部位
叶片、叶脉、穗轴、果实、新梢、蔓、叶柄
病原中文名
葡萄痂囊腔菌
症状介绍
叶受害后初期发生针头大褐色小点,之后发展成黄褐色直径1-4毫米的圆形病斑,中部变成灰色,最后病部组织干枯硬化,脱落成穿孔。幼叶受害后多扭曲,皱缩为畸形。[2]
果实在着色后不易受此病侵染。绿果感病初期产生褐色圆斑,圆斑中部灰白色,略凹陷,边缘红褐色或紫色似"鸟眼"状,多个小病斑联合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些味酸、无食用价值。[2]
新梢、叶柄、果柄、卷须。感病后最初产生圆形褐色小点,以后变成灰黑色,中部凹陷成干裂的溃疡斑,发病严重的最后干枯或枯死。[2]
病原
葡萄黑痘病病原菌是葡萄痂囊腔菌[sinoe ampelina (de Bary) Shear] ,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我国尚未发现。无性阶段为葡萄痂圆孢菌 [Sphaceloma ampelium (de Bary)],属半知菌亚门痂圆孢菌属。病菌的无性阶段致病。病菌在病斑的外表形成分生孢子盘,半埋生于寄生组织内。分生孢子盘含短小、椭圆形、密集的分生孢子梗。顶部生有细小、卵形、透明的分生孢子,大小4.8~11.6微米×2.2~2.7微米,具有胶粘胞壁和1~2个亮油球。在水上分生孢子产生芽管,迅速固定在基物上,秋天不再形成分生孢子盘,但在新梢病部边缘形成菌块即菌核,这是病菌主要越冬结构。春天菌核产生分生孢子。
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内形成 ,尺度为80~800微米×11~23微米,内含8个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尺度为15~16微米×4~4.5微米。子囊孢子在温度2~32℃萌发,侵染组织后生成病斑,并形成分生孢子,这就是病菌的无性阶段。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等组织越冬,也能在病果、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可存活3~5年之久。第二年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幼叶或嫩梢,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对葡萄幼嫩的绿色组织进行重复侵染,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病菌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枝蔓。
发病因素
气候
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有密切关系,尤以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的关系最大。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多雨、高湿,又造成寄主幼嫩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病害发生严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黑痘病的发生时期因地区而异。
华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下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时,温度条件已达到病菌活动的范围,又值梅雨季,病害开始出现。6月中下旬,温度上升到28~30℃,经常有降雨、湿度大,植株长出大量嫩绿组织,发病达到高峰,病害潜育期在最适条件下约6~10天。7~8月份以后温度超过30℃,雨量减少,湿度降低,组织逐渐老化,病情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气,病害可再次严重发生。
华北地区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10月以后,气温降低,天气干旱,病害停止发展。
华东地区于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梅雨季节气温升高,多雨、温度大,为发病盛期,7~8月份高温干旱,病情受抑制,9~10月份如秋雨多,病情再度发展。
预防措施
苗木消毒
由于黑痘病的无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菌的苗木或插条,因此,葡萄园定西时应选择无病的苗木,或进行苗木消毒处理。常用的苗木消毒剂有:①10~15%的硫酸铵溶液;②3~5%的硫酸铜液;③硫酸亚铁硫酸液(10%的硫酸亚铁加1%的粗硫酸);④3~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等。方法是将苗木或插条在上述任一种药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即可定植或育苗。
彻底清园
由于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因此,做好冬季的清园工作,减少次年初侵染的菌源数量和减缓病情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然后集中烧毁。再用铲除剂喷布树体及树干四周的土面。常用的铲除剂有:①3~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②80%五氯酚原粉稀释200~300倍水,加3度波美石硫合剂混合液;③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喷药时期以葡萄芽鳞膨大,但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为好。过晚喷洒会发生药害,过早效果较差。
上一篇:目前初二,开学要上初三,想学一点奥数,但不知道什么教材好,该买九年级还是八年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