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人总觉得明朝最黑暗?
明朝,皇帝,王朝为什么有些人总觉得明朝最黑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易中天说明朝的历史过于黑暗,也过于腐朽,甚至说是有点残暴;这一番评论让人们觉得很是浮夸和耸人听闻,但若是您读过明史细细去品味,你就会发现,其实他说的也不无道理。
就残暴而言,可能最著名的便是明朝初期的“胡惟庸案”,这个案子被诛杀的人数为30000人,这样的案情,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者,明朝算是开辟了一个案件牵扯人数较高的先河。当然,除了这个先河,明朝还有一个奇葩且残忍的先例;在历史的长河中,诸罪臣、民家族虽然是一个天子享有的特权,古装电视剧中也常常有提及,但在历史上真正去做的却没有多少,因为此做法过于残忍,若不是此人又滔天的大罪,便不至于如此。可是在明成祖时期,有一个叫做方孝孺的大儒却因为直言朱棣继位的合法性,被朱棣诛灭了十族。当中牵扯到的不仅仅有其族人,还有其门下的幕僚、门生,此案简直堪比“胡惟庸案”。
而就黑暗而言,我却认为,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只要那个朝代较为稳定和存在的时间较长,都会存在“黑暗”一说。之所以易老师直言明朝的黑暗,可能是因为在明朝较为稳定的原因。我之所以会说明朝的黑暗与其稳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那是因为唯有一个稳定的证据,才能资深朝廷当中的尔虞我诈,才能激起当中的波诡云谲,才能看见当中有人为了权力不得不露出的丑恶嘴脸。
就拿明朝废除宰相后的政局,皇帝为能够很好的维持自己的权力,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皇权和文官集团的角力,派出了自己身边最为信任的“家奴”宦官与其牵制,从而达到一个政局的平衡,我将其称为拔河政治。但是虽然这样的方式和方法能够让皇帝把皇权死死的攥在自己的手里,但也会起到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宦官的仗势欺人,例如一些文官为了达到权力的顶峰(内阁首辅)常常和内监力量私交频繁,再加上明朝的行政上,一份文官文案的批文需要经过三个手续————内阁、司礼监、皇帝,使得当中的权力过度平衡,虽然说这样有利于皇帝的统治,但如果皇帝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住当中的“驾驭之道”,把握不住当中的火候,便会被搅在当中,被账了双眼,蒙了耳朵。
我们就拿崇祯皇帝来说,他是第一个打破宦官和文官平衡的人,他极度的排斥文官,不相继续利用宦官的势力和文官达到平衡,于是在驱逐了魏忠贤后受到了东林文人的误导。
其实很多人都说崇祯皇帝驱逐魏忠贤是不对的错误的,但就我看来,当时的魏忠贤太过嚣张,自认为自己的天启一朝的老臣,崇祯不过是一个小孩,便没有将其放在眼里,这样便是犯了大忌,崇祯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力驱逐魏忠贤对于皇帝来说是对的操作,而不对的地方便是在其在驱逐了魏后,没有选择好下一个替代魏忠贤的宦官,从而打破了明朝这个平衡的拔河政治,打破的后果便是自毁了双目和耳朵。
这便是明朝的黑暗,皇帝、内监和文官的博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元璋为了朱明王朝千秋万代的统治,诛杀了功臣,废除了丞相制。建立了锦衣卫(便衣特务机构)。
朱元璋还恢复了最残忍的殉葬制,用活着的宫女陪着他下葬。
朱棣靖难之役后,对前朝大臣肆意屠杀,稍有不从就屠杀九族,方孝儒遭到诛杀十族。
朱允炆的宫女,被朱棣全部杀掉。
朱棣建立东厂(便衣特务机构)。
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严嵩擅权十七年之久;万历皇帝也是多年不上朝,朱翊钧很好财,视金钱珠玉为命根子,公然派大批宦官任矿监税使,四出搜刮人民,造成民变频繁。
朱由校经常做木匠活,懒于朝政,不愿批奏折,大太监魏忠贤代批奏折。
崇祯朱由检既昏又暴,乱杀忠臣良将,最后自毁长城,煤山上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致有人说明朝是最黑暗的朝代是因为:明吹!!!灯太亮了就显得自己身下黑。
明朝是周朝之后的封建王朝里是一个和其他王朝一样有特质、也是有缺陷的普通王朝。
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之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毛泽东
明吹一般有这么几个特点!!
1、很少按史实去说话,动辄说:你好好学习,你看过明史吗,明史是清修的,明朝被清朝黑的最惨!我常常吓得一跳,后来才知道这些明吹根本就没看过。
2、明吹最善于意淫。什么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就是假设没有满清的话,中国早就领先世界),什么如果明朝不灭亡,就能发展资本主义。我都无语了,如果秦始皇不死,东汉时期就可以灭了罗马!你都因为癌症死亡了,你还说如果不是癌症,你就可以攻克癌症!
3、对史实再造,什么明朝早就有了内阁,明朝的内阁是对相权进一步的弱化,是逆着历史潮流而行的,现在竟然变成不但是顺着潮流,而且是领先潮流。大哥,明的内阁和清朝的南书房或军机处没有任何区别,是历史的倒退。
4、对明贡献的无限夸大,例如郑和下西洋确确实实对中国的国际威望有着重大的贡献,但硬要拔高到超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来遮掩明朝的海禁缺陷,来掩饰扼杀资本主义的萌芽!
5、没有逻辑没有思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稍微理智思考一下,这样的口号,只是斗争的需要,是手段不是目的。朱元璋提出过大致的口号,你认为他不需要四夷臣服?孙中山提出过这样的口号,你没发现孙中山对袁世凯什么都反对,但就没有反对过“五族共和“这样的事实?
6、强词夺理,大清割让国土让后世人扼腕长叹,但明吹大明王朝从鼎盛的900万到只有约350万,却从不提割让!问题是这些国土哪去了?送人家?更无理的是说,你大清最后只剩紫禁城,那大明是不是保存了煤山上的一棵树?
喜爱哪个朝代是自己的自由,但不是攻击另一个朝代的理由。尊重历史,探索历史,并以此明兴替。
另:我是汉族,地点是明朝江西三大藩之一,是传说中反清复明的洪门发源地。我不喜欢清,但我觉得要尊重历史,客观说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