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俗语: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今年什么时候大暑和立秋,立秋还热吗?
大暑,立秋,节气农村俗语: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今年什么时候大暑和立秋,立秋还热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过就天气和温度方面,南北方确实差异很大。我们北方是这样,南方可就不一定了,今年五月中旬的时候去了趟南方,简直差点被热爆炸,广州深圳那里是真热啊,白天热晚上也热,完全没有一点凉快的时候,除非躲在空调屋里,否则就会热的受不了,那热的程度比我们北方入伏后还要热,更何况5月份都那么热了,入伏之后的南方定然是更热。
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从今天算还有20天立秋,立秋后一般还是会热几天的,不过也就是白天热,到了晚上就凉爽了,有秋凉的感觉,立秋之后秋意就渐渐浓了。今年的大暑节气还没到,也不知是否能热得透,不管大暑怎样,今年立秋后不会太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年的大暑在7月23日,农历的六月二十日;立秋是8月8日,农历的七月初八。大暑在中伏,立秋在末伏。
我们老家有句老话是,“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证明立秋之后还要热,热的原因是有好多农作物都是在立秋以后经过阳光的照射才可以成熟。
立秋只是在早晚能感到有一丝凉意,比夏天温度略低一点,但还是酷暑难耐。老家的苹果这个季节正是生长的旺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正处于炎热夏季,特别是南方地区现在白天多地气温就高达36℃,炎热的气温已经让很多人感觉受不了。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到大暑节气,但是现在已经很明显感觉到了天气气温越来越高。大暑和立秋都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而在农村就有一个俗语描述:“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这是什么意思呢?
今年的大暑节气是2019年的7月23日,现在距离大暑越来越近了,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要迎来酷热时节大暑。在大暑节气过后很多地方开始进入洪涝、干旱、风灾等灾害频繁时节了。对于人们来说在这个时间段里,同时也是正处于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的时间段,今年的三伏天是2019年7月12日到2019年的8月20日,整个三伏天就有40天。但是农村老人常说在大暑节气的时候不算最热,最热的在属秋后,这里的“秋”就是指立秋。
其实这样的说法确实很有道理,我们知道在整个三伏天里,天气最热的时候并不是三伏天中的初伏和中伏这两个时间段。而是末伏这个时间段,而三伏天中的末伏时间段正好为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这个10天就是三伏天中的末伏时间段。而今年的立秋刚好是在2019年08月08日,过两天就进去末伏阶段,这时候就是最热的天气了。立秋虽然到来,但是天气并没有马上凉爽下来,这时候“秋老虎”是最让人感觉到什么高温天气了。
一般在每年的立秋过后,到了处暑节气以后天气才会慢慢转凉。这个时间段从立秋开始算起还要半个月之久,立秋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属于白天高温,晚上转凉的时节,昼夜温差比较大。这时候的人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在晚上着凉。而且人们还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的说法,立秋刚到来,天气依然炎热,但是过了半个月以后就明显变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平凡之路,很高兴来回答问题。
这刚入伏没几天,天气已经开始发威了,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大地,让阵阵暖风扑面而来,让人汗意十足,恨不得把身上的衣服都脱掉来散热,但是又怕被晒伤黑。没办法,三伏天哪,是该有点热天的样子,不然怎么说:热在三伏呢。
过几天就要到来大暑节气了。今年的大暑节气在7月23号,立秋是出现在8月8号,我们先来看下三伏天的分布:
头伏:7月12号到7月22号,10天;
中伏:7月23号到8月10号,20天;
末伏:8月11号到8月20号,10天。
从上面时间分布来看,大暑是7月23号,刚好进入中伏,即中伏第一天。中伏是一年中平均温度比较高的。大暑半个月与中伏20天高度重合,大暑将是大热天气。立秋是8月8号,中伏末尾了,还有比较热的末伏还没有来到来,等真正进入了末伏,天气燥热还会继续。
农村俗语说“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说明大暑天气要热就好,否则,大热在立秋之后,今年大暑热不热,我们拭目以待,但是立秋之后还会热段时间不会有假,因为秋老虎要发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年己亥的大暑,是7月23号,阴历六月二十一月已时10点51交,立秋是8月8号,阴历七月初八日寅时3点13分交。大暑至立秋,头尾算有17天,实则还差近4时辰不足16天。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说的是有道理的。这是暗隐的假设条件因果句,如果大暑热不透,大热就会在秋后。又隐略了这么一层意思:如果大暑热得透了,大热就不会在秋后见了。这是一句有关节气气象谚语,都是经验的总结,很有灵验性,但又有地域性,气象谚语总受一定地域限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似小暑凉爬爬,大暑热熟热也是。
我国使用的二十四节气,是反映一年四季变化交替和寒热冷暑变化不同的,是以太阳运行规律为依据的,是合自然规律法则的,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就是直表示反映天气冷热的。冬冷三九,夏热三伏。三伏天就在小暑后处暑前这一段时间。小暑后入伏,如遇多雨解暑,就会感到凉爬爬。大暑时节无雨水解,就更会热辣辣,热熟热。大暑时节多有雨水解,就是热不透,大热就在立秋后,表示立秋后末伏里无雨就会更感燥热。我国南北西东,海边内陆各地的降雨量是大不同的,多少差很大,对暑热感觉就大大有异了。最热在中伏,燥热在末伏,立秋后肯定会有一段燥热无雨的。今年暑伏有四十天,中伏二十天,伏暑长,小暑不算很热,大暑必热,立秋后末伏也必会感到燥热的,特别现在人多住楼房,吸储暑热多,就会觉得更热,如在炉烤一般。
上一篇:目前存款17万多,月入差不多7000多的水平,想买凯美瑞或者宝马3系可以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