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多观察翱翔的雁、悠游的鱼、奔腾的鹿、脱缰的马,这与练字有什么关系?
笔意,笔法,笔势多观察翱翔的雁、悠游的鱼、奔腾的鹿、脱缰的马,这与练字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多观察翱翔的雁、悠游的鱼、奔腾的鹿、脱缰的马,这与练字有什么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字写的好不好,是根据自身的阅历,学识,修养,练习,书风的结合,才是决定字写的好不好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写作时或者写诗时,写作的内容激发你了的心底,心情促使你手中的笔自由的发挥,随着心情的深沉与激动,字体也在不断的变化,在心情的促使下,把你的写字水平发挥的淋漓尽致,使得字体刚劲有力,由如,翱翔的雁,优游的鱼,奔腾的鹿,脱僵的马, 形容你的书写与书写时的心情容合在一起,把书写水平的替力,最大化的发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书艺,还可以强身健体。许多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老人,很多坚持练习书法,而且他们身体也比较健康。
东汉神医华佗经过对动物的观察,发明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今人通过观察翱翔的雁,优游的鱼,奔腾的鹿,脱缰的马,取其优雅的体态,饱满的神情,坚韧的意志,蓬勃的气势溶入书法练习中,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和练五禽戏是一个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其态矫己形;借其神抒己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翱翔的雁、悠游的鱼、奔腾的鹿、脱缰的马,这都是动物形态,中国书法讲究书与自然谐调合一,纳自然万物于所书之中。
其实古代书法家就有类似印印泥、锥画沙、屋漏痕等等之说。
这些动物的形态跟练字有什么关系?
这要从书法学习的三大要素来进行说明了。
笔法、笔势和笔意为书法三要素。
笔法是最具体与最基础的,他决定了点画的力度和形态。
而以上所说的:翱翔的雁、悠游的鱼、奔腾的鹿、脱缰的马其情态就可以蕴入笔法中。
笔势则是在笔法精熟之后自然产生的,它主要指点画的动态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笔意则是书者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形成的风格、意趣、气韵等等。
笔法和笔势是具体的,有迹可循,可以循而学之,笔意则是笔法和笔势发展的结果,它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东西。好比作诗,笔法相当于诗的格律,笔势相当于起、承、转、合,笔意则是风格与意境。此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学习书法的高级表现就是要追求笔意,如何求之呢?
首要多读古人法帖,不仅要熟悉他们的技法,更要体会他们的弦外之音,最好能与他们心心相印。
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大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己叹。………”
孙过庭理解了王羲之作品的精神境界,因而他不仅得到右军笔法,而且也得到了右军笔意。
其次,严格训练技法,功夫要尽量到位。“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熟,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可见笔意的取得,必须在笔法精熟的基础上。
最后,“功夫在字外”。
笔意是书者精熟世界的流露,当然有雅俗、高下之分。
笔意的洗练,如元人倪云林的书画,是“洗心”的结果。
笔墨的浑厚端凝,如颜鲁公的书法,是他仁、厚、忠、耿的品质表现。
明代张瑞图技法相当精熟,胆识不低,唯人品不佳,深究其笔意则有过分尖刻的印象。
因此,翱翔的雁、悠游的鱼、奔腾的鹿、脱缰的马其形可入笔,其神可入书,天下万物无不可入书,只在于你是否有双发现的眼睛。
上一篇:IPv6会不会取代MAC地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