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西方艺术对“裸露”的描绘有什么不一样?
艺术,中西方,人体中西方艺术对“裸露”的描绘有什么不一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的艺术家们看重含蓄隽永,含蓄委婉,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中国艺术家们讲究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烘托,或映衬……中国的艺术家更喜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再创造的空间,也就是有一种“留白”的艺术。所以在对待“裸露”一类问题时,中国的艺术家一般采用暗示,点到为止。
西方艺术家们更偏向于逼真的反映,他们善用工笔的手法,极其真实反映艺术对象。所以,西方艺术家们对细节的描摹刻画更下功夫。对待“裸露”一类问题,他们更看重“科学”“客观”“真实”。
从绘画艺术上,应该很容易找到例证,传统的中国画,无论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重在写意,也许随便勾勒几笔,就是一副作品,而且韵味十足。西方艺术家则不那么“马虎”,他们会对每一处细节都做出逼真的反映。
(图片来自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西方艺术对人体的描绘有许多方面都不一样。
或许通过一些中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我们就能一窥其中寓意蕴含和表现手法上具体都有哪些差别。
古代绘画中,西方神话主题中有较多衣着清凉的人体展现;而东方鲜有神话主题。
在文艺复兴前后的西方绘画中,清凉的形象基本都是神,譬如《荷马史诗》和《圣经》中的神祗等。
但在东方,尤其是古代中国画中,几乎见不到神话主题,衣着清凉的形象就更不曾见过。
西方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逐渐兴起,人间故事或形象成为绘画主题。中国画中很少表现人体形象
18世纪西方的浪漫主义绘画风靡一时,在唱歌、舞蹈、欢庆、狂欢的场景中,不乏人体形象,给人以田园诗般的艺术享受。
中国画中,要找一幅人体形象的名家作品是很难的,不过功夫不负苦心人,我还是找到了李可染先生所绘的《刘伶醉酒图》。
李可染《刘伶醉酒图》 款识:“刘伶纵酒,脱衣裸形。人见识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可染。刘伶是魏晋时期的一本纪实小说《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也是“竹林七贤”中的一员,这哥们有个习惯喝高了就脱,十分地潇洒不羁。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魏晋为"风流自赏"的时代。李可染先生将刘伶衣着清凉的形象直白地描绘于写意国画中,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在画一种最有诗意的韵律?
近现代绘画中,中西方对人体的表现更注重直接展现人之美,而不是背景故事。
近现代的绘画,无论西方油画、中国油画,还是中国水墨画,都不约而同减低背景故事的文学分量,而是更直接地表现人之美。
人,是万物之灵。人体不仅显现人的最真实、最自然、最美好的肌肤、姿态或肌肉线条,而且可以展示人之所特有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西方哲学家尼采说过:"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这一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无可替代的生命价值,但生命之美不可永续,有什么能比展示和欣赏人的身体更能感受出生命的价值和诗意呢?从这个角度论,中西方艺术对人体的描绘没什么不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与其说中西方艺术对“裸露”的描绘有什么不一样,不如说中西方艺术对人体艺术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知道,人体艺术源自西方。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古罗马人体雕塑到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人体油画,到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人体油画、印象主义人体油画、抽象主义人体油画,人体艺术一直是西方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题材。
西方既有崇尚人体认可人体艺术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又在长期的人体艺术创作摸索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人体艺术理论体系。
由于传统文化的基因影响,西方艺术在表现人体艺术时是直接的、开放的,当然也是有序的。这一点我们无论从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还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油画中都不难看到。比如达芬奇的《丽达与天鹅》、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拉斐尔的《美惠三美神》、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提香的《田园合奏》、鲁本斯的《三美神》等等,而且这些作品得到了西方社会民众的广泛认可,成为传世的经典艺术。
上个世纪初,油画包括人体油画开始引入中国,我们的人体艺术也是从这时开始发展起来的。文化是艺术的根基,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且我们起步也比较晚,中西方艺术在人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同样体现在对人体艺术的表现上,不像西方艺术那样直接、开放或者说成熟。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审美理念的不同,人们对人体艺术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方对人体裸露绘画所表达的形式、是符合人性本质的,裸露也是一种艺术美,不应用低俗的道德标准去评论裸露的艺术作品。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对裸露是比较含蓄隐晦的,这是受儒家文化的长久影响所致,但在性文化的绘画中和庙宇的雕塑中、仍使用裸露的表现形式。因此,中西方对裸露绘画艺术的表达、总体还是“异曲同工”、其共性差别不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