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种的八百株桑树能做什么?
蜀锦,桑树,蜀汉诸葛亮种的八百株桑树能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葛亮种的八百株桑树能做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蜀吴三国,最穷的是蜀。
蜀国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是山多地少的先天不足决定了蜀国经济不如魏和吴,搞种植出口显然不现实。不过蜀国有自身特色产业,盐和蜀锦,蜀锦在当时大名鼎鼎,大量出口魏和吴,甚至到匈奴。蜀锦成为蜀国的重要经济来源,可以说是蜀锦支撑了北伐。诸葛亮种植八百桑树从实际意义上来说不算大,但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是不要忘记发展经济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力量强大与否,要能三国鼎立,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是不现实的,所以,诸葛亮的意思是要发展经济,包括诸葛亮后面的屯垦也是基于发展经济。
二是不要忘记国之根本
蜀锦作为蜀国重要经济来源,可以说是蜀国之根本。桑树是蚕的食物,诸葛亮采取上行下效的办法,带动老百姓种植桑树,进而促进蜀锦业的繁荣兴盛,富国强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当初,诸葛亮亲自上书给后主说:“在成都我有八百棵桑树,薄地八百顷,子女弟子衣食所用,自然有富余。至于我在其他任所,没有别的调配安排,随身的衣着食用,都仰仗官职俸禄,没有别的经营生计来使我的财产增长一丝一毫。如果到我死的那天,不会让家内有多余的锦帛,家外有赚取的钱财,而辜负陛下。”等到诸葛亮辞世,果然像他当初说的一样。当初,诸葛亮亲自对后主说:“在成都我有八百棵桑树,薄地八百顷,子女弟子衣食所用,自然有富余。至于我在其他任所,没有别的调配安排,随身的衣着食用,都仰仗官职俸禄,没有别的经营生计来使我的财产增长一丝一毫。如果我死的那天,没有多余的锦帛,没有欠下钱财,这样就没有辜负先帝的恩德了。”到诸葛亮死了,果然像他当初说的一样。在刘后主即位当初,诸葛亮就亲自对后主说:“在成都我有八百棵桑树,薄地八百顷,子女弟子衣食所用,自然有富余。至于我在其他任所,没有别的调配安排,随身的衣着食用,都仰仗官职俸禄,没有别的经营生计来使我的财产增长一丝一毫。如果到了我死的那天,我自己的家里是不会有多余的锦帛,在除我家之外的其它地方也是不会有通过其他途径而获取的钱财,这样就没有辜负陛下的恩德了。”到诸葛亮去世的那天,果然所有一切就如他当初说的一样。原文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翻译
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 ”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家的桑林,是养蚕缫丝的原料,丝用来织锦的,如果丝织物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类比货币,那么桑林的地位就可以类比铜矿了。
蜀锦是皇家御用的上等织物,除了自用外,甚至可以作为外交场合的赏赐物。在当时说是国宝也不为过。
战争都是烧钱的,诸葛亮种两、三年就足够向曹魏出兵了,否则,连年战争财力根本支撑不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这句是出自诸葛亮给后主上书,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在这里实际上是泛指,意思是家里还有些财产衣食无忧。在古代物质匮乏,能吃饱穿暖,就是小康之家啦!桑树是用来养蚕,吐丝织布,用来做被服。而薄田15顷,可以用来种粮食。
诸葛先生生前掌握大权,秉公职守,心想必定遭小人嫉妒。而刘婵生性碌庸无为,如自己死后是奸臣当道,恐家族后人遭报复后。于是上书后主表自身的清白和忠心,刘婵看了上书羞愧不已,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用度。再细想一位位极人臣的丞相,武乡侯的财产仅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土地,连一个像样的府邸都没有,保护诸葛先生的子孙都来不及了,更别说伤害了。
诸葛亮观之极品,放到现在,至少也是一个总理了。他的这句话实际上也是明志,他是心怀天下,并不是为了捞取钱财。用现在的话来说,她其实这是在申报自己的财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如何面对金钱上的损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