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兰亭序》就是随意潇洒写的,书法家对他的笔法章法解读很多,这符合王羲之的想法吗?
王羲之,书法,兰亭序《兰亭序》就是随意潇洒写的,书法家对他的笔法章法解读很多,这符合王羲之的想法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王羲之的作品,给我们什么启示?第一,学书法,学习传统是必须的,不能脱离古人随意“创新”;第二,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弘扬,能进行有益的尝试;第三,王羲之的兰亭,属于很小的行楷,一个字2CM以下,现在很多书法家,用4到5CM大字去写,事实上是错误的,小楷或者小行楷有小楷的写法,用笔之类都不一样。
书家若能在前人的路上,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终究是一件美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非常有趣。
王羲之在写《兰亭集序》的时候,肯定没有想笔法和章法书法方面的问题。正因为王羲之当时的关注点不在书法,才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真正需要理解的事情:书法说到底是写字,写字是肌肉记忆,需要大量的练习的积累。
如果按照历代书法家们对《兰亭集序》的解读,王羲之自己如果要解读那肯定比其他人精彩很多。
据说王羲之是在微醺的时候,甚至是有点醉了的时候写《兰亭集序》的。《兰亭集序》不但字好,而且文章内容也好,也是至今流传的千古美文。
王羲之喝了酒不是那么清醒的状态,能够写出这么一篇文章,并且字也写得这么好,所以他就是书圣。更不要觉得王羲之书法理论不强,千万不要以为王羲之如果想要思考想的不够多。
虽然有些人解释《兰亭集序》,看上去非常的夸张,甚至有些词汇云里雾里的,如果说是“书法方面的干货”,没有人有王羲之的多。
书法说到底是写字,写字是肌肉记忆,需要大量的练习的积累。就算有点醉,就算脑子在思考写一篇千古流传的美文,手部肌肉都能条件反射,“不需要思考”这个字怎么字,自然而成天下第一行书。
虽然目前我们看不到王羲之的书法评论文章,不过相传有一些书论和王羲之有关。
现在有些人,非常热衷寻找历史遗珍,寻找王羲之所写的书法相关的著作。
现在有一些人觉得《笔势论》是王羲之所写,这个我个人持保留意见。
并且还相传: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启发王献之,引导王献之学习书法。
还有各种历史的考据:《笔势论十二章》原题为《笔阵图十二章》、王羲之撰。载于唐代韦续《墨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没有标明作者,而是说"不知何代所辑"。《四库全书》没有指出此文是韦续所辑。孙过庭《书谱》云"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
王羲之是书法的宝库,不少人在书法方面,想要依托王羲之获得名声。
一人有感
有些人对于王羲之在不那么清醒的状态下,写出《兰亭集序》理解是片面的,或者说是错误的。
因为王羲之有能够写出《兰亭集序》的实力,才有可能在自然状态下写出《兰亭集序》。而不是因为只有自然而发才能写出《兰亭集序》,因为有王羲之才有《兰亭集序》。
书法说到底是写字,写字是肌肉记忆,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书法理论和大量的练习同样重要。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2020年2月14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600多年前,四十二位德才兼備的文人雅士相約在一個小亭子喝酒吟詩,共37首,喝到差不多的時候大家請微醺的老王做序,為什麼呢?可能是寫的好亦可是名氣也可能是官位人脉,總之是个露脸的事情,47歲的貴族老王把這種深藏功與名以及欣喜傲嬌之感如何体現在蘭亭,還須一蹴而就的心態也真是不好把握.(改來改去應該也緊张,畢竟围了四十一个高手)至于后人研究的各種法,就好比研究鲁迅的文章一般,很多时候我們想的比原作者還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的所谓书法大家为了显得自己会写毛笔字,也有些名气,喜欢赋予书法一些看似超凡脱俗却不知所云的理论,以显得自己学识渊博、取法上乘。《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家们必然认为它最具研究价值,把每一个字的写法都解读得淋漓尽致,好像他们比王羲之更加知道当时是怎么写似的。
书法家们对王羲之的笔法章法解读很多,不仅不符合王羲之的想法,更是不符合写字的常理。这种胡说八道的过度解读风气,跟魏晋时期的清谈之风甚为相似。除了误导世人之外,毫无意义。
以无法为有法才是书法之法,书法的气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书法家诸多解读古人书法,自以为是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性而为的东西最接近自然,当我们越关注越刻意而为之的反倒不哪么回事儿了。《兰亭序》的呈现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随心之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文化增加了浓彩一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