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区分湿热和寒湿?
湿热,舌苔,湿气怎样区分湿热和寒湿?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脉象来看
寒湿脉象多濡缓;湿热脉象多濡数。
以上就是寒湿与湿热的主要区别。具体在辨证时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的,必要时须经中医辨证之后再行调理,以免适得其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体内有湿热,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第一种,经常会感觉到困倦,比常人更容易感觉到劳累,所以生活中要注意休息;第二种,肉眼观察舌苔时会发觉到舌苔发黄,可以多吃一些降火的食物,例如金银花茶;第三种,口腔方面会表现为口苦;第四种,尿液会有发黄的现象,可以多喝一些水,或者是服用药物参苓白术散治疗。
寒湿分为内生寒湿和外感寒湿两个方面,其症状分别表现为,外感寒湿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状,主要是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出现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背痛等症状,内生寒湿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浮肿为常见症状,主要是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内湿,以温补脏腑之阳气为主,祛湿温中,解决湿寒之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寒湿与湿热的区分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具体可以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从面色和肌肤颜色来看
寒湿面色多偏于晦暗,身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湿热则面色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易发瘙痒,满面油光,容易长痘。
从口渴情况来看
寒湿多口中黏腻,口淡不渴;湿热多表现为渴不欲饮,常常伴有口苦、口臭。
从出汗情况来看
寒湿多怕冷,手脚冰凉,一般出汗不明显,多伴有肢体浮肿;湿热通常比较怕热,容易出汗,身热不扬或起伏,汗出热不解。
从大小便情况来看
寒湿的小便多清长或短少、大便稀溏;湿热多小便短黄,有灼热感或异味,大便溏泻,粘滞不爽,常常还伴有肛门灼热感等。
女性从白带来看
妇女白带清稀、量多;湿热通常白带偏黄,有异味,质地粘稠等。
从舌头的表现来看
寒湿多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湿热多表现为舌质红,舌苔黄腻。
从脉象来看
寒湿脉象多濡缓;湿热脉象多濡数。
以上就是寒湿与湿热的主要区别。具体在辨证时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的,必要时须经中医辨证之后再行调理,以免适得其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湿热与寒湿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二者都有湿气,临床症状的表现也不同。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无论寒湿还是湿热,对人体都造成了损害。
寒湿与湿热的病因不同,外感寒湿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如果身体有湿气,但又不是很严重,可以通过运动出出汗,这时排湿的一个过程。另外,像中药的佩兰、蒲公英等可以泡水来排湿。体内湿气的产生多与饮食有很大关系,比如多吃一些肥甘厚味,这些往往都会产生湿气,还有就是长期因工作问题涉水,湿气一旦产生,往往不好祛除。像湿热,古人将湿热比作为如油入面,可见湿热不好祛除。所以,还需要注意尽量的保持身体健康,避免湿气的产生。
(本文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 刘煜硕士研究生;指导专家:郭军主任医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湿热、寒湿为中医定义名词,而中医之热、寒湿又有上、中、下三焦之分,时医不懂辩证,又不知具体治法方济,可见中医的断代如此严重,真是可叹可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湿寒体质
全身看:浑身沉重、头重涨闷、起床时还有痰多的现象。冬天手脚冰凉
脸色看:面部易出油,面色暗淡苍白,眼部浮肿
口部看:口黏发甜,食欲不振。
湿寒体质的人身体表现一般为手脚冰凉,起床时痰多,眼睛浮肿,面色也非常的苍白,与湿热体质相反,湿寒体质的人口腔反而是黏腻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