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这么多年为什么叫龙的传人?
传人,图腾,中国中国这么多年为什么叫龙的传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在黄帝没有统一华夏之前,中国是以众多部落为组织单位的,那时各部落王国都崇拜猛兽,以各种猛兽为自己部落的旗帜,作为部落崇拜的图腾。
后来黄帝战胜蚩尤,统一华夏,就汲取各个部落图腾中的精华,创造了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取名为龙。华夏民族在以龙为图腾的旗帜下,创造、发展、壮大、富强。出于对自己所崇拜图腾的敬仰,慢慢就形成了一种信仰,称华夏民族为龙的传人。
粗浅了一些,望批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的中国人一提起中国的象征,或者图腾,第一反应多半是“龙”。而且我们经常很骄傲地说我们是龙的传人。
那么问题来了。龙在中国,自汉代以来,大多数时候是皇家专用,是皇权的象征,一个老百姓张口闭口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就不光是“你也配姓赵”的问题,而是要连累全家掉脑袋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象征是龙?为什么不是熊猫或者小白兔?说起来,这个锅还得一大半甩给外国人。
已经擦亮眼的值班编辑 / 老梁
这个怪物不认识,不如叫蛇吧
1556年,葡萄牙修士加斯帕·达·克路士(Gaspar da Cruz,1520-1570年)来到广州,回国后写成了一本《中国志》,据说它是16世纪欧洲人记录中国最全的报告文学。
在书中,克路士说他见到了穿着龙图案衣服的省长。
“每省有五位最高的官。五位大员及其助手胸前和背上有皇帝权力的记号,那是用金线织成的一种蛇形,其中许多到了葡萄牙,常常被交给教堂作装饰之用。”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一是说“蛇形”的龙图案代表了皇帝的权力;二是说传教士见到了龙图案,不过描述时用的是“一种蛇形”;三是说这种龙图案在他之前已经流行到了欧洲,成为了教堂装修的图案。
● 当时欧洲书籍中描绘的中国龙舟
受克路士的影响,西班牙的历史学家门多萨随后写就的《中华大帝国史》,在碰到有龙的地方,都用蛇来背锅。
譬如描写省部级官员时,这样说,“总督坐在一把用象牙和金制成的十分富丽的椅子上,上有一张华盖,其中织有皇帝的纹章,那是些盘绕成一团的蛇(serpientes)”。
● 说起来,当时的中国人将官服上这种四爪的龙称为“蟒”(龙为五爪),
官员会穿着“蟒袍”,所以说这是蛇,也误打误撞的不能算全错……
该书无论是1585年的初版西班牙本,还是1588年法文版,所使用的“serpientes”抑或“serpens”,对应的意思都是蛇,可以表示“巨蛇”,不过,绝非“龙”。
想想也是,外国人到了异域风情的国家,碰到了一种古怪的动物图案,知识一下子不够用了,没法子,只好用多多的形容词来描述。
将中国龙对译成dragon,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孔子加耶稣”宣教方式的利玛窦(Matteo Ricci,1522-1610年)。他在中国呆了近三十年,成绩斐然,为了讨好中国把中国画在了世界地图的中央。
利玛窦写了一本书,叫《利玛窦中国札记》(实际上这本书的原名是“基督教远征中国史”,非常霸气)。
利玛窦观察入微,他注意到皇家服饰、瓷器、家具、建筑等物件上都有龙的图案,又发现大臣行君臣礼时,“供着雕有皇家标志的金龙和其他图饰的宝座”。
● 明代龙袍的龙纹
他还收集过与龙相关的风水知识、民间故事。这些涉及到龙的地方,利氏用的词是“dragoni”或“dragone”。在1616年出版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法文版中,这个词被一律译成“dragon”。
这是中国龙与dragon的首次对接。
不过欧洲“dragon”在它们的活动区域名声一般不太好,以吐火喷毒邪恶著称。而且dragon有两个翅膀,中国的龙则细长无翅。
不过,中国龙和欧洲龙还是分享了一些基本的特征,比如巨大的,像蛇一样的,能够入地或潜水,并永远有神奇的传说。
● 圣乔治屠龙图,1435年,藏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要说利玛窦及其后的传教士用“dragon”来抹黑中国龙,大概是冤枉他们了。
利玛窦就曾说过,“龙在中国是皇权的象征,除了皇室之外,谁都不准用龙来作为徽记。在皇宫里,一切家具都饰有龙形,有的是浮雕的,有的是绣的或画的”。
这说明,利氏知道龙在中国后台很硬、背景很强大。他向欧洲同道介绍时,尽量语气平缓、内容平实。他的有关龙形象的论述,也确实影响了西方人的最初认知。
● 歪果仁眼中的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区别
当然,利玛窦的同道中也有人质疑中土龙的真实性。明末崇祯年间,来华传教的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年)就说:“中邦之龙可得而见乎?抑徒出之载籍传闻也?”
又说:“中邦之言龙也,谓其能屈伸变化,诧为神物。敝邦向无斯说,故不敢妄对耳”。这位仁兄骨子里压根就不相信有真龙的存在。
中国龙的好日子
利玛窦的书在欧洲流传之后,中国的龙被翻译成“dragon”基本就是定了。
之后一个详细介绍龙的西方著作,是《中国图说》。书的作者是17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年)。
这哥们压根就没到过中国,却于1667年用拉丁文写了这部图文并茂的畅销书。
英译本的翻译工作者称颂说,“该书出版后的二百多年内,在形成西方人对中国及其邻国的最初印象方面,《中国图说》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著作”。
由于道听途说,这部书的靠谱程度跟百度百科差不多。
该书集成了众多教会兄弟的智力成果,在对中国龙的解说上,除引用利、曾两人的观点外,还参考了汤若望、卫匡国等人的著作。
书里中国龙的样子,完全以西方龙来描摹↓
● 《中国图说》中的江西龙虎山,画中有长翅膀的龙(1667年)
这哥们还配过大清顺治皇帝的画像↓
● 《中国图说》中的顺治皇帝像(1667年)
画像几近欧洲君主的扮相、欧洲人物的面孔,龙袍上的龙更像一头长着鸟嘴的野猪。
对中国龙描绘得比较靠谱的,得说一位名叫李明(Louis Le Comte,1655-1728年)的传教士。他称颂康熙帝是“圣明的皇帝”、“亚洲最伟大的君主”、“宇宙间最强大的君主”,直至语无伦次。
1696年这位老兄出版了两地书《中国近事报道》,扉页即康熙皇帝像,像框用四条大龙和两条小龙作为装饰,表达对圣明皇上的敬服倾慕之意↓
这本书还介绍了不少有龙装饰的气象仪器,比如黄道浑仪↓
李明说,“仪器由四个龙头托举,龙身经几番盘绕到达两根呈十字交叉的青铜柱的顶端,以承受机器的全部重量。选择龙这种动物,因为龙是组成皇帝纹章的动物。根据中国人对龙的概念,四龙在云的环绕中,龙角上覆盖着毛发,下颌有浓密的胡须,双眼圆睁,牙齿长而尖利,龙嘴大张并不断喷射着火焰”。
上一篇:怎么辨别面粉真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