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六年级的孩子,小升初模拟考成绩不理想,就认定自己初中考试没有希望了怎么办?学校和家长做些什么来缓解小孩的焦虑情绪?
孩子,家长,考试六年级的孩子,小升初模拟考成绩不理想,就认定自己初中考试没有希望了怎么办?学校和家长做些什么来缓解小孩的焦虑情绪?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增强孩子自信心。我上小学阶段,一向成绩特别优秀,班里前一二名,在最关键考试中,作文跑题了,前边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全部正确,作文扣了15分,一下子影响了排名。当时感觉特别丢人,尤其父亲也在初中教学,父亲的同事都知道平时特别优秀,可那次没考到前三名,非常自卑,觉得自己好笨,不能给爸爸增光。但那件事我也接受了教训,学习上更认真,保持初中阶段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耻而后勇,更能激励孩子的学习动力。
3、帮助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小学阶段哪些知识是薄弱环节,是孩子马虎造成的,还是孩子知识不牢固,那点差就补哪。其实,初中知识和小学知识联系的不太大。鼓励孩子成绩不理想没什么,初中从零基础开始学起,只要初中态度认真,勤奋努力,成绩照样呱呱叫。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跟上步伐,与时俱进,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的家长都是高明的“骗子”。家长先放下焦虑,自己从心底相信小升初和中考关系不大,再让孩子相信这事实。孩子是能感受到大人的情绪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学生都需要挫折教育。
第一,多受些挫折或者不顺,然后面对挫折和不顺,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应该引导,让他自己站起来。
第二,人生十有八九是不顺的事情。但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一直让孩子顺境发展。恐怕孩子在逆境中受到挫折,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考不好,就认为人生没希望了。家长还让孩子给好学生攀比,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没让家长费劲,就考的成绩非常好。这样更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自我否定。
第三,中国的孩子从小抗击打能力就非常弱,独立能力非常弱。常常看到小孩子三五岁的时候摔了一跤,家长赶快去扶起来。其实这一扶就扶出了依赖性,就扶出了不想独立,而靠家长的依赖性,这一扶就产生了两类群体,巨婴和啃老族。
第四,当三岁摔跤的时候就不要扶他,让他自己站起来,再哭再闹,要让他自己站起来,并鼓励他,小小的男子汉该独立啦。是女孩也要让她独立。让他知道人生十有八九是挫折,只有战胜挫折,才能走出自己,才能独立。
有了挫折教育就能战胜自我,就能独立,有了挫折教育,他会感恩,他会百折不挠,他会迎接更大的挑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人先摆正心态,摆脱焦虑,以积极态度影响孩子。初中是有的读的,考不上目标好学校,可以去普通学校重点班,最重要是培养孩子的自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孩有这种担心和忧虑,这是值得高兴和欣慰的,只要我们大人合适的疏导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她担心成绩说明内心是爱学习的,孩子只要有了这种思想那绝对,值得高兴的事情。第二大人要让她明白小学成绩或者说小学升学考试的成绩决定不了初中成绩,初中和小学是两个概念,小学好的不一定初中就好,小学不好的初中也不一定不优秀!上一届初一进校的时候我班上有个女孩,刚进入我班上的时候,排名和真实成绩都是班上倒数第几名,后来我就找她谈心,看得出来她很想学习,然后我就鼓励她,也是对她这样说的,小学成绩代表不了初中成绩,还有很多学习的方法!之后这女孩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倒数变成了全班第一名!后来考了全县第三名上了重点中学!所以只要我们引导的好,只要他们到了初中知道努力,那么小学成绩真不能说明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太紧张,模拟考不是决定小升初的考试!
不过希望做好如下几点:
1、习惯准备。这一点往往是家长和同学们在考试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通过往年的小升初模拟考试卷子,让我狠狠的见识了大家卷子的“整洁度”。有些字写的跟天书一样,老师改卷时候,半蒙半猜。这个因素在考试中失分是非常冤枉的。我们在考试中的答卷,不需要写字跟书法一样,但是一定要写字认真仔细,过程详尽。这一点从现在开始在平常的作业中我们就要做到慢慢的注意。而不是等到考试时候突然的注意,这是做不到的。建议: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认真书写,细心认真。2、针对性准备。小升初新政策出台后,每个学生只有两次选择机会。所以在后期的冲刺阶段根据自身的成绩定位好自己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各个学校小升初考试的题目都各有特点。这样我们要是想考某个学校,就要对他的出题方式有所了解,在考试的时候才能更加熟练,节省宝贵的时间做一套真题,胜过做100道胡乱拼凑的题目。建议:做完所有近3年小升初的真题。每道题都要搞懂。3、心态准备:处于小升初的家长非常容易焦虑,总是盯着别人家的孩子。谁家的孩子又报了哪个机构的辅导班,谁家的孩子又报了什么新的课程。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立即怀疑孩子的水平。一看某个地方有考试,问也不问就去了。建议:孩子的辅导班不宜过多,这样会造成孩子疲于奔命,每个知识都无法完全消化。家长们应该静下心来,帮孩子做一份学习规划,别再去着急和忧虑。
上一篇:鼻炎是怎么引起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