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突然变好?(注意重点在“突然”)?
孩子,突然,学生为什么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突然变好?(注意重点在“突然”)?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突然变好?(注意重点在“突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突然变好?
这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学生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人会比较顺利,也有些人会经历很多波折,但总有一些契机促成一个人的转变与成长。
这种契机的出现往往唤醒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唤醒让这些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此,学习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学习状态变得积极向上,成绩也得到明显的提升。下面略举数例,以供参考。
案例一:我曾与一位教育界同行探讨学生自省规律时,那位同行说起自己的侄子有一天在上学的路上,阳光灿烂,鸟语花香,侄子突然想到舅舅读大学当厂长,叔叔读大学当校长,对比思考中突然明白了读书的意义,开始努力学习。
案例二:我的一个物理同事,说起15岁的时候,因家里经济困难,两父子肩扛一个未长大的60斤小猪去镇上卖钱换米。半路上跌下田埂,突然想到自己不能走父亲那条人生之路,于是下决心勤奋学习改变命运,终于学有所成,在高考最困难的20世纪70年代末考上大学。
案例三:我的一个历史同事,他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学习态度瞬间改变的故事。他因为父亲结婚迟,50多岁老来得子,所以在10来岁时就帮老父亲下田干活。有一天在田里插秧累了,轻叹一口气时被经过的一位老太婆听到后,老太婆说了一句话:在农村就是这么辛苦的啦。这句话瞬间点醒了我的同事,从此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如愿以偿考上大学,跳出农门。
上述三个例子,都属于瞬间顿悟,行为立刻改变的真实事例。一个人顿悟与改变的契机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顿悟与改变的契机,在于对比中突然发现自己快乐的源泉或痛苦的根源,因为人的天性是趋乐避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让他(她)在社会上去“看”些苦,受些累,学习态度自然会变好。现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的家长都追求好的学校,情愿自巳艰苦一生,倾其全部心血都要让孩子读个好学校。我村里有个小孩叫“李军”,二年前在离家3O多公里的市立中学读高一。由于沉迷网络游戏,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一日他照例翻墙,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归,面色古怪,泪眼矇胧,问之不语。
从此他像变了个人,以前那种屌儿浪当的性格没啦,大手大脚花钱的事再没发生。沉默寡言,不再上网,学习态度突然变好由于他本人刻苦学习,老师对他也另眼相看。特别是从那以后,他对父母更加孝顺。“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名校。当老师和同学们追问他,为什么你突然就转变了学习态度?把你的经验告诉我们。他沉默良久,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轻轻地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为了节约几十元钱,舍不得住旅馆,忍受蚊虫叮咬,在墙下坐了一整夜…
回忆过去,7O年代,当我们参加工作后,第一件事是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是永远想不到的!75年,常宁化肥厂招工,进厂不到十天,凡是新工人,全部去常宁冷水煤矿下井体验生话。当我们在那不到一米宽的空间,看着煤矿工人汗流夹背,拖着一筐又一筐的煤从井下运上地面,我们确实震惊啦。接着又将新工人全部安排去水口山铅锌矿,百年老矿的“忆苦窿”参观学习。通过“換位思考”,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一想起那些煤矿工人,想起水口山工人为革命奋不献身的精神,什么困难都不是事!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对此举一笑了之,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领导们是相当明智的!确实教育了我们,使我们一生都受益。现在的学生,我们真希望也像过去一样,让他们去诸如煤矿,忆苦窿之类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体会父母供他们学习的钱是多么的来之不昜;如不好好读书,是对不起父母的。相信对这些学生有益无害,受用终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在圈里,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给您释疑。
有些学生学习态度突然变好,肯定是受了某种刺激,触动了孩子的神经。
我有一学生,可以说出身富门,父亲是国家高级干部,母亲经商有道。孩子自然是清高娇纵,老师也是只报喜不报忧,每每见到家长都是净拣好听的话说,同学对她也是逢迎附和,因为她总是提供同学零花钱,有一次,她从家拿了几千块钱,都分给了小伙伴……学习成绩不算好,但是由于老师的一些特殊照顾,还能够占个中下等。
事情发生在她小学五年级时,父亲查出了淋巴癌后期,母亲舍下生意陪父亲去美国看病,家中只有年迈的祖母作伴……这孩子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不但学习异常努力,还学会了节俭。当然学习成绩也是突飞猛进,到高中时,已经是全年级尖子生了,考取了华东石油大学,后又以推免生的资格进入中科院硕博连读,如今在美国攻读博士后。
从这孩子的经历来看,是家庭的变故击中了她神经的痛点,让孩子突然成长起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吗,可塑性较强。突然开悟可能是受别人的影响,心中羡慕某个人,决定奋起直追。或是亲人的教导、教师的帮助都有直接因素。
上一篇:贵州警方:网传儿童被性侵内容为编造,发帖人落网,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