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小说到底在读什么?
小说,诗意,人生读小说到底在读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声音?”觉慧惊疑地问。
“大哥在吹箫,他这几晚上都是这样晏地吹着,这几晚上我都听见的,”觉民解释说。
“他有什么心事?他以前并不是这样!箫声多凄惨!”觉慧的惊疑增加了。
如果你再一次读《家》时,按着我的品读思路,再仔细体味一下梅表姐如何一步步出场,你就不得不佩服巴金这位文学大师的故事情节的安排是何等的高超。同时你会体会巴金深受我国古典诗歌的熏陶,他灵活地运用我国传统的诗歌艺术手法而将其移植到小说创作中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从场景中的诗情画意中,从人物的塑造中,看出诗意美来
《家》中有许多场景是富于诗意美的。我们选一段和大家一起品味:
“觉新跟长辈们谈了几句话,看见大家都在注意地打牌,便走了出去。
觉新走出水阁,一个人在玉兰树下立了一会儿,觉得无聊。他好像渴望着一件东西,这件东西就在他的眼前,但是他知道他不会得到它。他感到空虚,感到人生的缺陷。他痴痴地靠着树干,望着眼前的一片新绿出神。树上起了鸟的叫声。两只画眉在枝上相扑,雪白的玉兰花片直往他的身上落,但是过了片刻又停止了。他看见两只鸟向右边飞去,他的心里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他恨不得自己也变作小鸟跟它们飞到广阔的天空中去。他俯下头看他的身上。几片花瓣从他的头上、肩上落下来,胸前还贴了一片,他使用两个指头拈起它,轻轻地放下去,让它无力地飘落在地上。
前面假山背后转出来一个人影,是一个女子。她低着头慢慢地走着,手里拿了一枝柳条。她猛然抬起头,看见觉新立在树下,站住了,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但是她并不说什么,就转过身默默地走了。淡青湖绉的夹衫上罩了一件玄青缎子的背心,她分明是梅。”
从觉新“他痴痴地靠着树干,望着眼前的一片新绿出神。”到“几片花瓣从他的头上、肩上落下来,胸前还贴了一片,他使用两个指头拈起它,轻轻地放下去,让它无力地飘落在地上。”
亲爱的读者,你难道不应仔细地好好品味这一段场景描写吗?你能从中看出什么来呢?
鄙人认为这是一幅画,画中有失意之人,他屈服于专横封建的家长制,断送了自己青梅竹马的真挚爱情,害了自己,也害了梅表姐,他愧疚,他自责。常年处于痛苦当中。画中有景,他看到那两只画眉相扑,这是他的梦想,他恨不得也变成一只小鸟“跟它们飞到广阔的天空中去”这说明他渴望自由。然而“只是当时已惘然”。他认为和梅表姐已经不可能
。那“几片花瓣从他的头上、肩上落下来,胸前还贴了一片,他使用两个指头拈起它,轻轻地放下去,让它无力地飘落在地上。”
这绝妙的的细节描写反映了他的凄苦、无奈、懦弱。
这是一幅画,又是一首诗,一首凄美的爱情诗。
鲁迅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给人看”。
凄美的爱情故事最感人。这是我从小说中看到的诗意美,并从中关照人生。
(四)怎样才能做到从小说中品味出诗意美来呢?
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那么我们又怎样鉴赏诗歌呢?
1.我以为诗歌分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在现代诗歌找一些有意境的去欣赏。我倾向于多多鉴赏古典诗歌。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鉴赏古典诗歌需要掌握必备的我国诗学理论知识。
我以为鉴赏我国古典诗歌一是要熟读多读;二是边读边结合所读的每一首诗积累一些诗学知识。
比如大多数诗中都有景物描写。那么这些景物描写有何用意?诗学中有“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这一条是鉴赏一切文学作品中“景语”的一把钥匙。
3.体验生活,深刻理解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五)从文学作品中读出诗意美的意义是什么?
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读诗的功用在于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因此能欣赏诗的人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我以为如果我们仔细揣摩这位教育家的这段话,应该震惊!何以见得?他在这里实际上在讲对“人的重塑”问题。我国古代是十分重视“诗教”的: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有这样的观点: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朱光潜先生说如果能品出文学作品的诗意美来,当你关照人生时,你会:“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你
“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所以我说:读诗对于“人的重塑”
是何等重要。
于是我在头条号连载中发的长篇小说《情海遗书》里我借主人公娇娜的嘴说了这样一番话。下面就是第三卷一百一十八章娇娜与她妈妈的一段对话:妈妈说:“我觉得董奇石还可以,人诚实、聪明。长的相貌也很好。关键他十分地喜欢你。女孩子找一个钟情你的人最关键!”
“和他在一起,我会感到没有生活情趣。”
“这生活情趣可以相互培养嘛”。
“妈妈,培养?谈何容易!人们常说婚姻之后的生活,夫妻俩,情投意合,夫唱妇随。想那情投与意合是相辅相成的。
情不投,则难以意相合;
只有意相合,才能情更投。
夫妻的唱和,要有心灵的沟通。
最初:
是西厢房的琴声,才萌生了张生与崔莺莺的春心;
是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便迎来了卓文君投奔司马相如的脚步。
是萧郎的一曲动人的箫乐,引来凤凰,于是秦穆公之女,弄玉愛而嫁之。
更有那,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崔护之咏花。
都是将情诗写在树叶和门扉上。
就成全了一桩好姻缘。
倘若没有一副欣赏音乐的耳朵。
没有品读诗意的鉴赏能力:
不识相思字,便成天下负心人。
男女婚后的生活情趣,岂止欣赏音乐,吟咏诗赋。
夫妻仰头共赏秋月,应欣喜夫妻团圆厮守一生的幸福来之不易;
夫妻静听蛩声泣露,应同感时间荏苒,时不再来,更应十分珍惜当前的恩恩爱爱。
夫妻同饮美酒,同品香茶,在这酒茶中感到的是夫妻的生活的美满。
然而有些人,他不具备这些审美的能力,没有这种感知生活情景意蕴的体味。
那么,这样一个人,就如同没有了听觉、味觉和触觉一样的麻木无知。
和这样的人朝夕相处,同床共枕。
该是何等的苦恼。
妈妈,找一个如意郎君,岂可只是人诚实,聪明,相貌可以,他也喜欢你,就可草草迁就了事的。”
妈妈笑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好男儿各有千秋,你不要总是和沛然相比较。这样你怎会再翻开你人生新的篇章呢?”
我默默无语。
从我的长篇小说《情海遗书》中主人公娇娜的这番话里。说明具有鉴赏诗美在人生中是多么的重要。
我这里想多说几句:当今我们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已经蔚然成风。而提高读书者的素养也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美学家朱光潜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很值得一读,应该推荐给自己的子女,亲朋好友及一切爱读书的人。而且我还认为提高这种素养,应尽量从孩子小时候抓起。这是个慢工夫。有些人之所以“长大未成人”——我说是一个完美的人。就是在培养高标准的审美能力方面欠缺,而使他(她)的人生少了应有的快乐。这和人少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一样痛苦。只是我们没有重视到这一点,所以未感到痛苦是麻木使然——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