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小说到底在读什么?
小说,诗意,人生读小说到底在读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读小说到底在读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说小时候读小说是读一个故事,那么成熟了在读读的是自己。我们寻找小说里的自己,寻找人生里的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书,印象最深、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一些经典小说。书中的人物形象或者是我们崇拜的偶像,或者成为我们唾弃的败类,或者是我们同情的不幸者,总之,小说中的人或事在我们内心激起千涛万浪后,成为我们认识社会、探究人生的参照;深刻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逐渐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精神气质的一部分。即便经年之后,那些人物和情节均已模糊,这些构成我们思想、影响我们性格的精华也都不会逝去。因为它们已化作我们身心的一部分,与我们同呼吸,共运动,密不可分。
那么,我们读小说要读些什么呢?
读人物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的核心,典型人物是小说的眼睛。通过一双双眼睛,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有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故乡》中的闰土、杨二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每一个人物形象代表着现实社会中的一类人,他们的命运遭际、人生选择,带给我们深沉的思考和启迪。如《故乡》中的闰土,原本是“我”亲密无间的儿时玩伴,中年再聚,他已苍老不堪。再见儿时挚友,已然不能无所顾忌地脱口而出“迅哥儿”。封建经济剥削摧残了他的身体,封建思想压迫摧残了他的精神,使他变成了一个“木偶人”。杨二嫂,我少年图景中的“豆腐西施”,“终日坐着的”安分守己的年轻妇人,再见“我”时已是尖酸刻薄、自私鄙俗,令人唯恐避之而不及。他们经历了什么,变成这个样子?我们就要去看看辛亥革命后的广大中国社会,农村经济凋敝,城镇生意惨淡,城市举步唯艰,这样的革命是不彻底的,广大爱国人士并未找到真正救国救民的道路,后来者尚须继续努力!
读生活
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从纸页间可以看到古往今来,看到人生百态。比如从《金锁记》中曹七巧所过的没有尊重、没有关切、没有生机的婚姻生活中,我们看到买卖婚姻的可恶以及它对人性的毒害。曹七巧本是开麻油店人家的健康女孩,虽然泼辣、嘴碎,倒也不失为一个健康的女孩。嫁入姜家后,每日与先天患软骨病的二爷一处,没有夫妻间的关切、恩爱,没有他人的尊重、理解,连小丫头背地里都敢说三道四、鄙薄有加。娘家哥哥先是贪图姜家的彩礼将她送入这没有光亮的所在,后来登门又顺手牵羊做下不光彩的事,让妹妹在姜家抬不起头。重重苦难重重压迫下,曹七巧日渐刻薄、狭隘、变态,甚至到后来亲手毁了一双儿女的幸福。曹七巧的生活,任何一个人看了都会惊惧不已,唤起人长久的思考,并引以为戒。
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或者为我们敲响警钟,或者唤起希望,或者激起斗志,无不成为指导我们人生的老师。所以说读小说,其实也就是读生活,读未来。
读内涵
一部优秀的小说,就是一部思想巨著,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所蕴含的知识、规律、哲理光彩熠熠,照耀千古。任何一部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经过时间的检验,万众的认可。“横看成岭侧成峰”,无论哪个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能够欣赏到绝美的风光。如《红楼梦》,年轻人可以透过它品咂爱情的苦乐,成年人可以透过它解读婚姻的密码,诗词家可以通过它感受文化的魅力,收藏家可以通过它研究藏品的价值,变革家可以透过它探求社会发展的规律……几百年来这部著作长盛不衰,就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尚未探明的空白,等待一代又一代的红楼爱好者去解读。
总之,我们读小说,不是为了单纯的消遣,不是为了看看热闹。归根结底,是通过读过往而指导现在,以至未来;是通过读他人来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至于写作者通过学习不同小说的写作技巧、感受不同语言文字的魅力来丰富自己,用于写作实践,就更需用心细细地体味、揣摩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小说的最高审美境界应该是读出诗意美来
作者:湖畔悠悠心
谢谢邀请。我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重温朱光潜先生《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的重要观点很有必要
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据我的教书经验来说,一般青年都欢喜听故事而不欢喜读诗。记得从前在中学里教英文,讲一篇小说时常有别班的学生来旁听;但是遇着讲诗时,旁听者总是瞟着机会逃出去。从此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一般青年对于文学的趣味还是很低。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学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
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扶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