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小说到底在读什么?
小说,诗意,人生读小说到底在读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举例分析读小说的最高审美境界应该是读出诗意来。从而关照人生,关照作者的技巧得到美的享受。
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看小说,能品味出诗意来,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好吧!我们就从大家公认的“一流作家”的著作中去品味一下他们不仅会讲故事,又是如何看出:“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来的。
让我们我们一起来品味一番巴金的名著《家》中诗意吧!
我们从小说的三要素,全面品味从小说中体味诗意美。
(一)从《家》中的环境描写看出诗意美
翻开《家》的第一页那开头的一段“风雪”的景物描写,你看出诗意来了吗?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
风玩弄着伞,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两次甚至吹得它离开了行人的手。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家》这场戏开幕了。这“家”中的各色人物,就是在这样的冰冷无情的世界中挣扎,抗争!而风雪在“怒吼”,声音“凄厉”,是“古怪的音乐”,“刺痛 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巴金哪里是在写风雪?实在是在这里介绍《家》中的人物生活的大背景。在这个大世界里,封建的家族统治,依然顽固地存在着。“明媚的春天在哪里?”巴金在呐喊 ,在追寻。这是一首愤愤不平,追求自由解放的诗。
我们再看下面巴金对街道的描写
:
街灯已经燃起来了,方形的玻璃罩子里,清油灯的光在寒风中显得更孤寂,灯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街中寥寥的几个行人匆忙地走着:留了一些脚印在雪上,就默默地消失了。深深的脚迹疲倦地睡在那里,也不想动一动,直到新的脚来压在它们的身上,它们才发出一阵低微的叹声,被压碎成了奇怪的形状,于是在这一白无际的长街上,不再有清清楚楚的脚印了,在那里只有大的和小的黑洞。”
你能体味这“雪夜的街景”图的意境内涵吗?这段街景描写,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那“孤寂”的在寒风中的灯光;那灯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那
深深的脚迹“疲倦地睡在那里,也不想动一动,直到新的脚来压在它们的身上,它们才发出一阵低微的叹声”。由这些拟人的句子所展现的一个个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我们应该体察到巴金对旧思想,旧势力对旧制度的思考:这些旧的东西,不会轻易地离开历史舞台。只有“新的脚来压在它们的身上”他们“才发出一阵低微的叹声”。或许这“低微的叹息”是在影射觉新这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不能从旧的思想观念挣脱出来而害了自己也害了“梅表姐”的悲剧人物吧。
总之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意味大家可以讨论,各抒己见。但这段文字所具有的诗意美是毫无疑义的。
我们再看下面巴金对“家”的住宅外观的细节描写更是有着象征意义:
“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每个公馆都经过了相当长的年代,或是更换了几个姓。每一个公馆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大门上的黑漆脱落了,又涂上新的,虽然经过了这些改变,可是它们的秘密依旧不让外面的人知道。走到了这条街的中段,在一所更大的公馆的门前,弟兄两个站住了。他们把皮鞋在石阶上擦了几下,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着伞大步走了进去。他们的脚步声很快地消失在黑洞里面。门前又恢复了先前的静寂。这所公馆和别的公馆一样,门口也有一对石狮子,屋檐下也挂着一对大的红纸灯笼,只是门前台阶下多一对长方形大石缸,门墙上挂着一副木对联,红漆底子上现出八个隶书黑字:‘国恩家庆,人寿年丰。’两扇大门开在里面,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
这段住宅的外观细节描写都隐含着深意。他和前面我们列举的那些段落一样都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那“漆黑的大门”;那“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那“大门上的黑漆脱落了,又涂上新的,虽然经过了这些改变,可是它们的秘密依旧不让外面的人知道”;还有那“两扇大门开在里面,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
这哪里是追求自由的人们所生活的地方?简直是牢笼,地狱!这正是巴金提笔写出这些细节的真正用意。
刘勰谈品读诗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 (《文心雕龙·隐秀》)
范文澜 注:“重旨者,辞约而义富,含味无穷。”
我觉得读巴金的《家》中环境描写应品味出具有深含诗意的“文外重旨”来——这就是看小说应该看到的地方。
(二)从故事情节方面品味出诗意来
我以为《家》中有许多精彩之笔。最精彩的是对于梅表姐与觉新的故事情节发展安排上。巴金有意让梅表姐长时间不出场,对这一人物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别人的对话,介绍了梅表姐的人生经历以及性格特点,又通过觉新对她的思念之情烘托出梅表姐的美丽可爱,惋惜她的不幸命运。我们为她的命运担忧。梅表姐这一人物像是拿在巴金手中的一根线一直牵动着读者的心。
不仅侧面描写在我国诗歌中是经常运用的手法,觉新的“月夜吹箫”这一侧面描写的意境更具有我国古典的诗意美。请大家和我一起品读在一个月夜,觉慧与觉民的对话吧:
觉慧并没有看哥哥的脸,但是他觉得哥哥那只抓住他的右臂的手在颤抖,连声音也跟寻常不同,他知道哥哥激动得厉害,便用左手把哥哥的手背轻轻拍了两下,微笑地说:“你应当勇敢点。我希望你成功。……我爱琴姐,好像她是我的亲姐姐一样。我更愿意她做我的嫂嫂。……”
觉民不做声了。他抬头把月亮望了半晌,才低下头对觉慧说:“你真是我的好弟弟!……你会笑我吗?”
“不,二哥,我不笑你,”觉慧诚恳地说。“我是真心同情你……”说到这里他忽然改变了语调说,“你听,什么声音?”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送来一丝一丝的哭泣,声音很低,似乎被什么东西压住了,却弥漫在空气里,到处都是,甚至渗透了整个月夜。这不是人的声音,也不是虫鸟的哀鸣,它们比较那些都更轻得多,清得多。有时候几声比较高亢一点,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接着又慢慢地低下去,差不多低到没有了,就好像一阵微风吹过一样,但是人确实觉得有什么东西在空中震荡,把空气也搅动了,使得空气里也充满了悲哀。(这段箫的描写何其传神,把我们带入觉新及其他的弟弟们所生活的境遇中去。让我们关照人生。这就是“月夜吹箫”的诗意美的内涵所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