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爬叉(金蝉)都是晚上出来,请问它在地下面怎么知道是白天和晚上的?
知了,金蝉,若虫爬叉(金蝉)都是晚上出来,请问它在地下面怎么知道是白天和晚上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金蟾在地下是怎么知道白天和晚上,为什么只在晚上出土?
三伏天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也要到了蝉鸣的高峰期,记得小时候每次午睡醒来都能听到蝉鸣声,那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而在这蝉鸣之前,还有一种特殊的美食,在民间都把它称为“知了猴、节老龟等等,通过简单的烹饪方式,甚至不用放任何的佐料,就可以得到特别的美食,并且营养价值还很高。
小的时候对于抓知了猴记忆特别深刻,除了自己吃,还能到市场上去卖,并且价格并不低。今年之后可能就不太好了,因为“禁野令”的出台,知了猴已经是不能随意吃的美味了。
“知了猴”实际上就是蝉的若虫,学名可以称之为金蝉,金蟾通过脱壳这一步骤,最后就会变成真正的蝉,我们每年夏天听到的蝉鸣声都是蝉的成虫阶段,这个时候它们已经成熟了到了繁殖季节。雄性蝉靠着自己腹部的鸣器发出清脆的声音,而雌蝉的产卵器较发达,就抢占了鸣器的位置,因此雌蝉都不会鸣叫。
每年的6-8月份都是蝉的产卵期,它们会通过产卵器,在树木的枝条上刺出很深的卵室,一般在一个卵室内有七八颗受精卵。有的受精卵当年会孵化,有的会越冬之后第二年的6-7月份孵化,孵化出的若虫会以树木的汁液为食物。当若虫发育几天之后,会从树上掉落至泥土上,之后钻进泥土进行3-5年的成长期,这也是这个物种的若虫阶段。
当发育到末龄幼虫的时候,就是它们要出土的时刻,因为马上就要变成成虫进行下一代的繁殖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金蝉或者知了猴了。
它们出土的时间都是在六七月份夏季到来,具体的时间都是雨后潮湿的傍晚,例如晚上九十点钟左右。那么它们是如何判断这个时间的哪?怎么能那么准确的就晚上出土上树?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树木根部附近的小洞,这些就是知了猴提前打出来的,它们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判断光照及潮湿度等,如果满足条件它们就要出土了。
一般在金蝉出土之后六七个小时之内就会完成脱壳的过程,之后再经历十几个小时翠绿的蝉翅膀就硬了,此时它们具备了飞行的能力,同时也到了发展下一代的时刻。因此捕捉知了猴之后都把它们泡在水瓶中,这样才可以避免它们的脱壳。
知了猴选择晚上出土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完全可以避开一些天敌的干扰,却没有预料到人类竟然也变成了自己的天敌,大半夜的打着手电去捕金蝉。其次是这个时机出土的金蝉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脱壳过程,因为温热潮湿,金蟾的壳就不会那么坚硬,容易脱壳。
而如果炎热的白天出土,经过阳光的暴晒,壳可能变得非常坚硬,根本完成不了脱壳的过程。
蝉这种生物真的是一生中大部分光阴都是生活在泥土了,经过脱壳涅槃才可以一飞冲天。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金蝉出没的地方会有孔洞,所以可以通过阳光照进孔洞的光线来判断白天黑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金蝉在地下是怎么知道白天和晚上,到了晚上才爬出来?
金蝉俗称“知了猴”,因其浑身呈金黄色而得名。目前正值夏季,也到了知了猴破土而出、摇身一变成为飞蝉的高峰期,记得小时候在暑假期间,每天晚上吃完饭,就约几个小伙伴到林子里走一遭,在树根下很容易发现一个小小的洞,用手刨开有很大的几率挖出来知了猴,拿回来放到蚊帐里,第二天就能基本上看到一只活跃的知了,已经脱离了那一层包裹着的金色外壳。有朋友不禁要问了,为什么知了猴在地下能分辨出白天和黑夜,而选择在夜间出来活动并脱壳呢?
蝉的一生
蝉隶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蝉科,是一种不完全变态昆虫,它们的一生共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其中若虫的这个阶段就是“知了猴”。蝉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土壤中度过,一般都要在黑暗的地下生活2-3年,有的甚至要度过5-6年,据有关资料记载,美洲的一种蝉的若虫阶段,能够在地下生活13年或者17年。
经过漫长的地下时光以后,金蝉便会从预留的地表小洞中爬出,由于还不具备飞行能力,它们只能依靠爬行来到树梢上或者草丛顶端,在那里褪去金色的外衣,最终演化为可以飞翔的成年蝉。这些成年蝉的生命较短,只有大约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时光,是蝉们最光辉灿烂、也最值得放声“歌唱”的时期。
两个月之后,雌蝉利用产卵器刺破树枝的嫩皮,然后将产卵器插入树枝中开始产卵,产完卵之后不入,雌蝉和雄蝉便完成了它们种群延续的光荣任务,很快就悄无声息地死亡了。这些产下的卵,在树皮的保护下安然度过低温的冬季,至第二年5、6月份时开始自然孵化,然后掉入树下的土壤中,又开启了漫长地下生涯的序曲。
金蝉的习性
孵化后的幼虫掉入地面并钻入土壤之后,代表着金蝉地下生活阶段的开始。从此时算起一直到最后成年蝉,金蟑需要脱壳五次,其中在地下脱壳四次,每脱壳一次,金蝉的发育就会更加成熟一步。
在前两次脱壳期内,金蝉基本上没有什么视觉能力的,它们只能依靠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来钻入到土壤中的适宜位置,在这里几乎一动不动。待进入到后两次脱壳期时,金蝉就会刻意地重新寻找栖息之地,通常情况下都会来到紧挨着树根的地下,依靠吸取树根中的汁液生活,同时栖息地会被围成一个有一定空间的“房子”,可以容纳更多的空气供金蝉呼吸之用。
金蝉的感光能力
当金蝉进入到地下第三和第四次脱壳期时,其眼部发育逐渐完善,并且具备越来越强的感光能力。而且随着脱壳次数的增加,它们所栖息的“房子”与地面的距离会越来越近,这样也会增强它们对于光线强弱的感应能力。
当金蝉完成地下第四脱壳之后,为了后续钻出地面的需要,它们一般会在“房子”与地面之间打通一个通道,在地面上露出一个小口。这个小口一旦形成,那么光线穿入地下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为金蝉辨别白天和黑夜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条件。
上一篇:《千与千寻》正在国内热映,时隔多年再看一遍,是不是突然发现读懂了很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