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发展互助养老,大家觉得怎么样?
农村,老人,问题农村发展互助养老,大家觉得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本次峰会由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主办,南方都市报承办,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支持,陕西助老汇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协办,以“重塑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养老多元参与”为主题,来自农村养老领域的政界、学界和民间组织代表共聚一堂,就中国农村空巢现象、寻找农村养老模式和推进农村养老公共政策进步与社会关注等进行深入探讨。
捕获1.JPG
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在发言。
农村养老依靠内生动力
“我国养老的短板在农村”,陕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关居正介绍,截至2017年底陕西共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645万人,农村老年人口416万,未富先老的问题更为突出。
这正是西部省份乃至中国农村地区都面临的挑战。关居正介绍,陕西目前正不断加大农村养老设施投入,推进养老建设,目前已建成农村幸福院8124个,床位达到8.3万张,覆盖49%的行政村。已建成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424个,可用床位5.1万张,县级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实现了全覆盖。
农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是陕西省的特色,“目前已建有农村老年协会是16228个,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关居正介绍,我们依托陕西助老汇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挂牌陕西省基层老年协会孵化基地,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基层老年协会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解决农村养老无人服务和服务不专业的问题,让更多老年人受益,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也在探索“妇老乡亲”的养老模式。该基金会执行长张天潘介绍,对农村老人来说,健康是最大的问题,失能失智的照料问题更加严重。
互助养老这类模式只适合能够自理的老人。空巢老人谈不上居家养老,社会化养老在农村几乎是一片空白。农村面临失能失智的问题,只能依靠农村的内生力量,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是可以依靠的人群。
在“妇老乡亲”的养老模式下,一方面,基金会发动留守妇女,组建妇女组织,培训专业志愿服务能力和初级护理能力。基金会负责联络培训机构,留守妇女通过学习、考试、拿到初级护理证、中级护理证。另一方面,基金会也发动身体相对健康的老人,建立老年协会。基金会提供3年的资金,用于孵化、运作协会,组织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村里老人的业务生活,提升村落活力和凝聚力,营造良好交流活动、互助氛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