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发展互助养老,大家觉得怎么样?
农村,老人,问题农村发展互助养老,大家觉得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村发展互助养老,大家觉得怎么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民回答,谢邀,
题主提出社会互助养老问题?
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方向性公德性好事,目前中国正朝着老年化进展的社会,特别农村老人日益增多,由于打工:潮的潮流席卷农村,,空巢老人居多,农村老人有以下几种,
一是农村单身老人无妻无子照看,孤苦一人过日子,好在这类人大多数是五保户,低保户,国家给于生活费,由于农村养老体制还未健全,这些老人还没有全部进入养老公寓,必须要发动社会力量,专人帮助照看,让他们晚年老有所养。
二是农村有些孤寡老人,失智失力,他们青壮年时期能劳动,有生活来源,甚至余一点,现在他们老了,吃着老本混日天,他们上五保暂时无条件,这类老人政府要重视他们生活来源,农村党支部要发动党团员协助养老服务,村委会要组织好心群众帮助养老,形成全社会关心养老,
三是由于打工潮席卷农村,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家中只乘老人,妇女儿童,形成农村有些是空巢老人,有的是一人,有的是两人,这些老人需说是有儿女,但儿女不在身边,不能及时的照顾他们,但这类老人农村也要组织养老基金会,协助照看老人,形成社会关注养老,。
中国目前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及不容宛的事情,国家虽在前期有过养老指示,发动农村进行养老基础建设,但力度不大,成效低微,希望国家一是经济投资,建好老年公寓,生活补助,二是地方政府多关注农村养老问题,多走访多关心这类老人要动员全社会来帮助养老问题,特别要发动农村党团组织来关心空巢老人,妇女,儿童,巩固和发展农村养老基金会来帮助养老问题,发动群众帮助照看老人,发动老人互助照看,动员全社会关注老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咱们总听到一句话,“人最不能抵抗的就是逐渐衰老”,我们其实不是害怕变老,而是怕老了之后没人管,城里的有工作、有保险的人还好,最起码老了之后,能领退休工资供养自己,而咱农户就惨了,没工作,自己缴保险还没钱,国家将对农村的这3种老人进行“帮扶”,咱这回老了也不怕。
一、孤苦无依的老人
农村好多一辈子没成家的老人,更别提他们有孩子了,他们以前还能种种地养活自己,现在上了年岁啥也干不动了,只能吃着自己以前攒下的老本,但也总有用尽的那天,现在有的地区提倡用土地养老,老人可把耕地还给组织,会得到补偿,可以拿着这钱找个好点的养老院,也就不再孤单了。
二、65岁及其以上老人
国家对农村缴不上社会保险的人,是提供城乡保险的,其缴纳的费用低,适合咱农户,到老了也是能开资的,而且这些保险向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倾斜,有的每月能领上千的工资呢,岁数超过90岁的,每月政府还会多补助点。
三、养老遇困的
有的老人有儿有女,却还不如没有的,儿女们嫌弃老人不中用,甚至一边花着老人的养老金,一边虐待着老人,各地的村子都是对老人登记在册的,定期会有访问,若是发现这种情况,即便老人自己不说啥,村组织也不会饶了他们。
老人是最脆弱的群体,曾经他们为了村里的建设,家庭、子女过好日子,辛苦了一生,没有道理到老了,没人管,各地政府不会毫无动作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主要是八九十岁老人侍候问题!这些老人走路蹒跚行动不便了,弄口吃的很困难。这个问题之所以很突出,主要是农村人打工开店摆摊等第二职业造成的,过去这些老人一般是家里五六十岁的小老人侍候,但现在许多小老人忙着带孙子或打工去了,无暇顾及家里大老人,造成很多老长辈生活在无助之中!
上了年纪的老人吃得不多,主要是一日三餐需要一口热饭,村镇集体和农户两方应该共同规划一下,由农家自已建立敬老院,把村里老人集中侍候起来,资金来源从农贴里拨一点,村镇集体和农户出一点,农村水电和粮食很便宜,只要村里留守妇女自愿办起了敬老院,让敬老院有点经济收益,相信问题迎刃而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互助养老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目前正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这种养老模式是对社区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那么将互助养老模式放到农村发展会怎么样呢?
目前在河北省已经开始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试点,初期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他们主要是采用“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村委会、子女、政府、群众不同主体参与的内容也不一样。村级主要是通过改造农村闲置的学校等房屋为老人提供养老的场所,保障日常运转的用水、用电等问题。而老人则是自愿入住,同时子女要保障其穿衣吃饭、看病等问题。群众参与主要体现在志愿服务、捐资捐物等方面。政府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可以为农村老人带来精神慰藉,较好解决农村老人生活照料及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需求问题。这种模式体现了农村睦邻友好的传统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广意义。但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地方农村老人直到很大年龄依然在种地、干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年轻老人对年龄大的老人的照顾上的互助就无法实现,如果都等到年龄大了无法独自在家居住养老时入住到集中养老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固定的工作人员来照料了,就更像现在的敬老院养老模式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