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丧嫁之“随礼风”,是起源于朱元璋吗?
婚丧嫁娶,朱元璋,农村农村丧嫁之“随礼风”,是起源于朱元璋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朱元璋的《教民榜文》改变这一习俗
朱元璋治理国家还是有一套的,他希望全国达到一种效果,即“过失相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所以在全国发布《教民榜文》,关于邻里相处,他提出:
乡里人民,贫富不等。婚姻死伤吉凶等事,谁家无之。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周给。且如某家子弟婚姻,某家贫窘,一时难办,一里人户,每户或出钞一贯,每里百户,便是百贯,每户五贯,便是五百贯。如此资助,岂不成就。日后某家婚姻亦依此法,轮流周给。
意思是说,婚丧嫁娶每个人家都会有,但有的人家办不起。今后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要互相周济。大家共同出资帮助不能办婚丧嫁娶事宜的人家,一家出一贯,就有百贯,一家出五贯就有五百贯。一家出点钱,啥事都能办了,以后大家都按照这个实行。
他这个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让大家互相周济办事,这样邻里之间也就和谐了。可是这个随礼的风俗确立下来之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今天已经成为大家诟病的风俗了,要是像先秦那样,大家都互不来往,互不庆贺,好像也不行。
你们觉得今天随份子应该按照哪个时代的办法来呢?欢迎评论去留言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本是朱元璋,为了照顾普通老百姓,遇到的经济困难,而推广的大家互助模式,以大家助小家,使得婚丧的人家能顺利度过经济困难。
在当时,为大家都有钱结婚,有钱丧葬,确实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随礼之风一直沿用至今,也成了个别人敛财的工具,不光婚丧嫁娶收礼,就连生孩子、过满月、升学、生日祝贺、祭日、搬家乔迁、客店开张等等,都要随礼。每个节点你就得随礼,随了礼你就坦然,收了礼的脸面有光。
同学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亲戚朋友之间,随礼都有讲究,什么样的关系你就随多厚的礼。一般亲戚朋友之间都是看账还礼,你给我随一百,我给你随一百;你给我随二百,我就给你随二百。
但也有例外,什么样的关系,交情深浅,账面上一见分晓。
同学之间,同事之间,为了不失面子,只好豁出去了,打肿脸充胖子,咬咬牙,自我安慰__反正我有事他也得随礼。
尤其是上下级关系,随得少了怕上级没面子,随多了,腰包有多少钞票自己知道。
星期一股长家生孩子,星期二科长又娶二婚,星期三局长家娶儿媳,星期四副局长家嫁闺女……我的天!还让人活吧!
我的一个朋友,上星期天去给他的干爹过七十大寿,为了不失做干儿子的脸面,上了一千元的寿礼,回到家妻子死活不让他进家门,说是把孩子的奶粉钱拿去上了礼。
当今,随礼之风盛行,败坏了当地的社会风气,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助长了人们的攀比之心,助长了一些人借机敛财的动机。
这种变了味的随礼要不得。要提倡节俭办事,文明办事,杜绝为收其礼而收财的社会陋习。
不要使朱元璋相互周济的形式变了味,成了我们现代人互相敛财的工具,假如,老朱在九泉之下知道了,他怎么看我们。
上一篇:怎么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