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代艺术家是应该追求完美的艺术,还是雅俗共赏,艺术与市场相结合?
艺术,艺术家,雅俗共赏当代艺术家是应该追求完美的艺术,还是雅俗共赏,艺术与市场相结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优画君,优画网主编。很高兴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优画网,一家有品位、懂生活的艺术电商。我们的口号是:“简单艺术,简单生活”。我们的愿景是:“让艺术创造价值”。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首先我认为这个问题当中所说的“完美的艺术”是不存在的。艺术是人创造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如此。同样地,每件作品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布歇的作品明丽生动却流于甜俗,毕加索的作品新奇、富有原始的生命力,但粗犷而不精致。再如,梵高的作品情感充沛而技法不精。冷军的作品技法精湛而情感色彩却弱。什么是完美的作品?世界上我唯一能想到的完美的作品就是上帝。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完美了。之所以会有人认为要追求完美的艺术,那或许是因为他把艺术看做是神坛上的存在,把艺术过度神化。
达芬奇,美丽公主
接下来让我们再说说这个问题中提及的另一个极端——雅俗共赏,艺术与市场相结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中国,群众普遍的艺术素质还不够高,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艺术家想要养家糊口,势必推出一些雅俗共赏的作品以维持生存。毕竟,艺术家再怎么高冷,最终还是要“卖”的。雅俗共赏,艺术与市场相结合,在中国是形势所迫。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相对来说略微高一些,他们的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即使迫不得已适应市场,也不至于降低自己艺术作品的档次和质量。在他们的文化环境下,艺术与市场结合同样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
那么,总结上文,我们说艺术家到底应该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呢?我认为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创作分为不同的层次。为了生计,可以创作一些适应当下市场环境和群众口味的作品,但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应当创作一些忠于自我、彰显自我风格、具有独创性和深度的、足以载入史册的艺术作品。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杰作绝对不是完美的,但它们是严肃的,也往往是阳春白雪的,它们需要借助学术的力量去写入历史,从而让更多人感受它们的能量。它们或许在艺术家活着的时候无人问津,但终有一天是金子将会迸发出光亮。艺术家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在养活自己的同时保留一部分初心,为艺术史而创作,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创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数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以求达到高格调高境界,即便贫困潦倒如荷兰画家梵高,即便明知身后几十年才会被世人知道的黄宾虹。因为艺术是艺术家的宗教。生活在当代的艺术家面临现实生活压力与艺术追求的双重问题,如果艺术不与市场相结合,就只有孤芳自赏,其艺术价值体现在何处呢?要想让艺术被老百姓喜欢、被藏家收藏、被拍卖行交易、被博物馆展示,艺术家就要坦然地面对市场,这既是交流也是自信。但曲高和寡(如八大),俗又是最差的品评,雅俗共赏是极高的要求,真正做到的只有齐白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画画是给大家看的,大家说不好,艺术成就再高又能如何。画画就应雅俗共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认为做艺术首先得追求完美,再是雅俗共赏,再是艺术和艺术市场的结合,使艺术不孤单,让艺术创作有充分的物质保障。
当代艺术家,追求艺术的完美是第一要素。艺术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做好做精自己的艺术,才有基础作其它事情。一个没有艺术成就的所谓艺术家,何谈其它事情?
艺术要雅俗共赏,这是艺术普遍性所要求的目的,艺术不能狐芳自赏,也不能曲高和寡,艺术要接近大众,让最广泛的观众喜欢。艺术要反映生活,反映最广泛普通人的生活,艺术才有充分的说服力,也才能够打动人的心性。
雅俗共赏的艺术,最结合艺术市场,观众喜欢,是最大的市场。艺术家不可能拧紧裤带搞创作,艺术家也需要生活的保障,才可以安心投入艺术创作。
上一篇:假兽药案件,为何网购成重灾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