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书好还是看书好,出声还是不出声?
孩子,大声,出声读书好还是看书好,出声还是不出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读书无固定姿势,亦不需要固定姿势,只要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无固定姿势,亦无需固定姿势,只要乐在其中便好。
各人读书各有偏好,有人喜欢出声读书,有人喜欢不出声看书。看书的姿势也各不相同,有人喜欢端端正正坐在桌前看书,有人喜欢躺在沙发上看,有人喜欢席地而坐看。
无论何种姿势,所获得读书的快乐是一样的。
孩子们看书,大都从诵读开始。视线移动得慢,专注力尚还不足,诵读是将思维专注于书本内容一种很有效的手段。这也是小学阶段里,语文教师经常让孩子们出声朗读的缘故。
慢慢长大后,我们已经不必通过诵读来专注于内容本身,渐渐出声诵读就少了。毕竟,嘴巴张合的速度远比视线移动的速度要慢。
我常常在看到精彩处时,忍不住诵读出声。
看书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在看到精彩之处时,忍不住出声诵读。那是一种极享受的阅读体验。
读到精彩之处,我会站起身,手捧书本,在房间里自由移动,大声诵读。倘若身边有家人或者朋友,是恨不得读给对方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有时看书,我无法集中注意力,但又不想让自己的思绪游离于书本之外,这时我会由诵读开始。
通过诵读,将思绪集中于书本之上,摒除杂念,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你的完全被书本吸引时,你的心和头脑会慢慢于浮躁中安静下来。这时,嘴巴会自然会慢慢停下来,这时便会进入无声的阅读境界。
读书无固定姿势,亦不需要固定姿势,只要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是小学生,朗读效果最好,中学生应该以默读为主,效果好坏还要看个人习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小点的孩子,陪读的话,那肯定是要大声读出来,不仅要大声读出来,而且尽量用生动的肢体语言表达,这样孩子比较容易理解,也增加孩子的读书乐趣,有助于孩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读给我们听,孩子读的过程是一个输入、吸收、再到输出的过程,好像一下子就读出来了,实际上它是免不了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来的。
同时让孩子有意识的模仿我们的做法,读得有声有色,比如: 小兔子就是小小的、怕怕的声音,大老虎就是威风的、粗矿的声音,这种模拟能带出更佳的输出效果。
大声朗读对记忆很有帮助,而且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帮助,大声朗读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性格,改善一些心理问题,让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大声朗读可以给孩子带来这么多好处,也并不是说每一次的阅读,都要大声读出来。比如每天的晨读,和一些古诗词的阅读,可以选择大声朗读出来,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再读一些以故事类,科普类,历史类为主的这些书籍,可以选择独立阅读。
家长也可以适当传授孩子一些阅读技巧,让孩子明白不同种类的文章和书籍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帮助孩子提高阅读速度,阅读完毕后可以和孩子讨论分享阅读收获。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是阅读,即读书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阅,用眼睛看,一般人都是看书,特别适合看材料,看资料,特别适合快速浏览,适合公众场合,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
读书,另一种一边看,一边用嘴巴读出声音来,适合学生学习新课文,边看边读,有利于正确发音,检查是否读对生字词;适合需要背诵的课文,边看边读,眼睛和嘴巴同时都参与了,而看只是运用了眼睛,参与的部分越多,兴奋的部分越多,有利于短时间熟悉课文;读得朗朗上口,容易激发兴趣,促使更快的背得。所以演员记台词,演讲者,话剧演员准备脱离脚本演讲和演出,都是边看边读的,促使全身都投入,激情澎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分情况的,分书的种类,比如唐诗和抒情的文章可以朗读,小说之类默念就可以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