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时候银子泛滥,为什么会出现银贵谷贱的情况?
中国,海禁,铜钱明朝时候银子泛滥,为什么会出现银贵谷贱的情况?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明朝时候银子泛滥,为什么会出现银贵谷贱的情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的時候,皇帝規定只能拿贵金屬换大明寶钞,而不能拿大明寶钞兑换貴金屬,于是官民抵制大明寶鈔,所有事物使用金银,但西班牙殖民非律賓,白银從美洲運到中國,使原本不足的白銀變為緊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金、银的产量很低。
明朝中后期人口飞涨,使用量大。
物产丰富使得白银不满足货币市场的需要。
金银一直奇货可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小农经济条件下,由于少有商品流通,所以对白银的需求并不很大。开通海禁后,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加之战争的巨额赔款所致白银外流,社会对白银需求量剧增,直接导致了银价飞涨。
其实历史有一个规律,每一次的市场开放(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伴随着通胀,都促进了金银的升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说的现象的“泛滥期”应该是发生于清朝。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收复,第二年,康熙即开海禁,先后于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如此急于开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为了缓解银贵谷贱之急。谷贱伤农,这将严重且自动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国家税赋收入,威胁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有人还称之为“康熙萧条”(见宋叙五、赵善轩《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新亚学报》第二十四期 )。
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随着战争的结束,社会日趋安定,粮食生产及产量都得以恢复发展,据统计,当时的米价由此直线下降,1670年代较1650年代竟下降了84.87%,每公石大米仅为0.51—0.57两白银。
自明朝短命的“大明宝钞”,因恶意发行而信誉扫地后,中国自然形成了银本位的白银——铜钱双币制。
这个独特的白银——铜钱双币制,有一个特点,即国家税赋只以白银,严格地说,只以纹银,或纹银、铜钱以一定比例作为税赋货币,如七银三钱收取。但市场流通的主要为铜钱。由此国家必须保持稳定的银钱兑换率。如果铜钱相对纹银贬值,将加重民众负担,导致社会不稳定,如当时的盐商,其收入基本都是铜钱,但上交满清政府的则必须为纹银,当铜钱兑换纹银由1:1000贬为1:1200,则意味着盐商增税近20%。为此整个清朝,始终以稳定银钱兑换率为目标,以控制铸钱数量,来调控银钱比率。
根据现代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应与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保持物价的稳定。当货币供给过度,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供给不足,将造成经济萧条。
由此可见,清朝的货币政策要实现有效的管控,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即纹银流通量能够自我调整,符合市场需求。
经历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后,康熙初期,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得到恢复,因此需要保持适量的白银与铜钱供给,以保持物价稳定。但事实却是农耕社会,衡量物价最基本大宗物品——米价直线下降,说明白银供给不足。
这一切,缘于康熙初,出于防汉制夷的政治目的,同时为了打击毁灭反清复明势力,配套实行了包括沿海迁界在内的空前绝后海禁政策,使得对外贸易几乎断绝,导致货币供给日趋紧缺。
当时就有人说:“今天下之势,即使岁岁顺成,在在丰稔,犹苦于谷贱伤农,点金无术”(见《慕天颜请开海禁疏》)
其原因就是“盖银两之所由生,其途二焉:一则矿业之银也”,但中国是个贫银国,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将近一个世纪没有开矿,几乎无银可产,“自开采既停,而坑冶不当复问矣”;“一则番舶之银也”,但”自迁海既严,而片帆不许出洋矣”。由此“生银之两途并绝,则今直省之所流转者,止有现在之银两”。(见《慕天颜请开海禁疏》)
是否可以通过增加铜钱供给,以缓解白银紧缺?与白银一样,当时中国铜产量很低,实施海禁迁界前,同样依靠每年进口大量的铜,以便铸成铜钱。
顺治初期,满清政府制订了白银——铜钱的固定汇率:1:1000,即1两白银兑换1000文铜钱。虽然一直未能实现过这样一个理想目标,但整个满清,始终以此为目标进行调控。如果实际兑换低于1000,则称钱贵银贱;高于1000,则称银贵钱贱,后期则根据银钱相对兑换率来判定所谓的钱贵银贱或银贵钱贱。
虽然通过铸造铜钱,使白银与铜钱的实际汇率由顺治初的1:700逐渐提高到康熙二十三年的1:800~900间。但米价下降说明,货币依然供给不足。(数据来源于《中国货币史》或依据此数据计算)
因此必须寻找白银来源。
其实,当时的中国早已知道源源不断的白银在何处!“番舶之银”,有银来自日本与吕宋——今日菲律宾。
早在明朝年间,中国已经从日本与吕宋输入了大量的白银,支撑起了银本位的银钱双币制。甚至有人说,明朝末年社会失衡动荡,是缘于明末突然中断的白银输入。
自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因为白银紧缺而决定开放海禁,史称“隆庆开关”。中日、中菲贸易即有了飞速发展。
日本,被一位葡萄牙诗人赞叹为:“日本,白银之岛,上苍之光照耀你”,在十六世纪后半世纪,其白银产量占当时世界产量的20%,曾经是中国白银输入的主要国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九三《福建》中说道:“日本无货,只有金银”。日本白银输入中国有这几个渠道
上一篇:当你遇到不开心的人或事,你会怎样为自己的内心减压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