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法初学者,为何总是纠结于练颜体还是欧体?
颜体,欧体,书法书法初学者,为何总是纠结于练颜体还是欧体?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它的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在欧颜柳赵四大家的书法中,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的书法都是偏向于细弱的,因此它们整体的骨骼框架是适中的。虽然有共同点,欧、柳、赵三体之间还是有不少的区别。但就欧体与颜体比较,差别就大了。因此对初学者,还是先学欧体或柳体这些“俊朗显骨”的书体为好。
从我自己学书的经历来看,我是先学柳体《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再学欧体《九成宫醴泉铭》,该碑帖的点画风格主要有三个:瘦硬、秀丽、温润,在一笔或一字之内同时表现出这些风格。之后再学颜体《多宝塔碑》,静心练习,循序渐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楷书掌握不错的情况下,我再开始学行书,学草书,其间又学了篆书,在各种书体都学了之后,自然就会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爱和个人性格特点,在选择碑帖时自己先临临感受下,也多听听书法老师的意见,这样选择应不难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若是本着修身养性,锻炼身体,字写好了也是一种自信,那就要多多吸取营养,岂止只练颜欧。楷书练好了行草才有味道。如果善长行书,就以后侧重行书,如果对草书善长,就多写写草书。
现在有人偏爱欧楷,甚至学田,四海之滨皆良田。
草书难写好,犹其是狂草,现在人对草书有看法,这种现象很正常。因为即便学习书法,没有学到草书,也不太懂草书,何况不学书法的占绝大多数呢?书法起源于中国,但中国人对书法渐行渐远,反不如外国,这也是文化滞后。扯远了,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初学楷书者。我认为先学正楷印刷字为宜。正楷印刷字是公认的,雅俗共赏。笔画优美,结体端庄。二者,颜真卿的多宝塔最适合一般人的欣赏模式。但是古代的法帖被一些庸人所误解。以颜柳欧赵楷书为说法,四种书体中的横画,不管是长横和短横,都是侧锋和顺锋和裹锋入石,如果你不信,再仔细仔细地仔细看一看横的起笔。实在看不清,去买一个放大镜最好了。斜角入笔通篇皆是!现在市场上的书法教材,都阐明是折锋入笔,什么欲右先左之说!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横,起笔处是不干净的,模棱两可。这是写榜书的一种书写方式。为什么要一概而论呢?所以孩子们写法帖写不像,就错在老师们的言行之中,教导之法。谁又能在书法界站出来纠正这种现象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理解是,不管是不是初学者,是学颜体还是欧体都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楷书名家中颜、欧、虞、刘、赵等都是比肩的,不能说谁比谁更好,只能说各有所长,各有风采,先学谁?后学谁?或者说学谁?不学谁?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你对谁感兴趣,谁的作品更对你的脾气,你就学他,这样是最有效的路子。
另外,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先学楷书吗?我常常对这个问题产生疑问。当然,社会上对先学楷书似乎是个普遍认识,甚至说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我咋就不信呢!我觉得这个应该因人而异。是先学楷书?还是先学隶书?或是先学篆书?我觉得都没什么不可以。比如学习国画,难道都要先学工笔画,才能学写意画吗?没什么必然联系。有人主张按照汉字和书体的演变过程学习,有的则说要先学后,再学前。各有各的道理,但忽视了艺术的本质是法无定法。
学习书法,我就是先喜欢上的隶书,后学篆书、金文、再学楷书的。对隶书有一定掌握后,再学楷书很轻松,因为各种书体之间是有一些共同规律的。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头条邀请。初学书法者纠结于练颜体还是练欧体,符合初学者的心态与需求,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体验。虽说颜体与欧体同属楷书,但风格迥异却是不争的事实。颜体笔画肥厚雄健,欧体笔画露筋呈骨。如果一个初学者同时爱上这二种楷书,那该如何是好呢?笔者认为,作为初学者应在二种楷书中作一选择,而不是今天练颜体,明天练欧体。颜、欧同时练,极宜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到头来恐怕学得四不像。笔者建议,颜体、欧体都尝试一下,看看自己究竟适合哪一种体,然后再作决定选择哪一种体。当然,如果在动笔临帖一种体的同时,欣赏另一种体的笔画特点也无不可,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总之,研墨、选体、临帖,应以一体为佳,切忌朝三暮四。
上一篇:最年轻富豪,“贪玩蓝月”幕后的80后老板被批捕,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