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情感上过于敏感是为什么?
敏感,情绪,的人情感上过于敏感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敏感是与生俱来的,不必当成负担。
一、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感官天生比其他人要敏感
我们是通过五官来感受周围的人和事物,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机能不同,其实每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都不一样。
这种高敏感主要有五大类:视觉高度敏感、听觉高度敏感、触觉高度敏感、嗅觉高度敏感和味觉高度敏感。
任何一类的高度敏感都会使你接收到一些额外的、细微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深深地触动你的神经,影响你的心情和言行举止。
其他人是没有办法接收到这些额外又细微的信息的,因此大都无法理解你的一些行为,会产生质疑,甚至认为你太敏感。
2、敏感的人大都是右脑主导思考。
用左脑思考的人约占到70%到85%,他们做事情讲究逻辑顺序,擅长理性的、线性的思考;而用右脑思考的人约占15%到30%,更倾向于用五官来接受信息,擅长用直觉和本能来做事情,拥有丰富的情感。
因为右脑思考的人属于少部分,所以你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神经质了。
二、其实,不必担心,你不孤单,这也不是你的错。
敏感的人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考虑周全,为他人着想,具有很高的同理心;比如右脑发散性思维带来丰富的艺术细胞,你在艺术上是比较有天赋的。
三、当然,当你情绪陷入负面的状态,需要学会控制一下你的发散思维,努力地放慢思考,去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者做一些左脑主导的行为,比如阅读、做手工、做运动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他人情绪极其敏感的人是什么样的?
1. 你对细节敏锐度很高,并且会不受控制地对它们加以解读
一群人在一起时,你也能够发现他人之间微妙的气氛或细微的互动。我一个深受他人情绪影响的朋友就曾对我说过,如果她的朋友中,或是班级里有两个人突然在一起了的话,那她一定是很早就看出他们之间的端倪了的。
2. 你通常能够迅速察觉出他人情绪的变化
他人的情绪变化在你眼中就像是被放大了的一样,你仿佛能感受到某种“情绪的磁场”。一旦周遭的人情绪有丝毫的不对,你都能够迅速察觉到,尤其是像悲伤、愤怒、失望这样的负面情绪。即使对方表面上无波无澜,嘴上说着“我没事”,你也能感觉到他们平静表象下暗自汹涌的情绪。
3. 你在和他人相处时表现得小心翼翼,常常会不自觉地扮演一个老好人的角色
由于你对他人的情绪太过敏感,并且自己也深受这些情绪的影响,因此你总是试图确保周围每个人都开心。为此,你会不自觉地取悦他人,甚至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只是为了安抚他人的负面情绪。有时,你可能自己都分不清是出于对他人的关心,还是因为他人的情绪对你影响太大。
4. 你常常觉得自己“共情能力过强”
当身边的人陷入负面情绪之中时,你常常觉得自己的情绪比他们还要强烈,宛如那已经成为了你的情绪一样。在观看、阅读影视或文学作品时,你也总是“入戏太深”,久久不能从别人的故事和情感中脱离出来。看到他人受苦,你总想伸出援手,觉得自己得做些什么,即使别人并没有向你求助。
我为什么对他人的情绪这么敏感?
ElaineAron是最早对高敏感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她的研究指出,人群中有约20%的人有着异常敏感的大脑,这些人在面对他人情绪时表现出更强的生理反应。研究表明,除了情绪以外,高敏感人群对包括声音,气味等任何细微的外部刺激都有着超高的意识,他们在处理外部信息时会更加彻底,面对正面或负面的刺激时都有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Melchers及其同事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一个人情绪共情能力(affective empathy)高低的变量中有52-57%都可以被遗传基因解释。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那些情绪共情能力格外强的人大脑的脑岛附近相较常人有更多的灰质(Tomoda et al., 2012)。
也就是说,异常敏感和过度共情可能是天生的。但是,除此之外,这种对他人情绪过于敏感的特质,更多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培育”出来的。而有两种类型的家庭环境,与情绪敏感密不可分:
* 危险性环境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照料者的情绪是极不稳定且难以预测的。他们会将一些强烈的情绪发泄到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员身上,很大可能会演化为言语或肢体暴力。一部分情绪不稳定的家长可能还患有边缘型,自恋型或表演型人格障碍。
因此,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常常处于一种持续的惊恐,焦虑或害怕的状态,他们不知道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所以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们不仅无法从这样不会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身上得到稳定的支持和照料,有时还不得不充当起照料父母的角色。
于是,觉得时时刻刻自己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会被迫学会对他人的情绪保持高度的敏感,因为情绪的变化在他们看来是一个危险信号。在这种环境下习得的“过强的共情能力”并非出于对他人的关怀,而是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是一种保护机制。他们必须第一时间觉察到他人情绪细微的变化,从而在第一时间做好应对的准备——这样他们才有更大的概率减少受到的伤害。
同时,与其说他们强烈的反应是在“为他人的痛而痛“,那更像是一种面对他人激动情绪时条件反射式的不安与焦灼。因为别人的痛苦让他们本能地感到危险。他们对他人情绪的敏感,是一种消除自己不安和恐惧的方法——看到他人开心,平静时,他们才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 批评性环境
顾名思义,在这种环境中,照料者对孩子往往过于严厉,苛刻,并以极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他们。孩子会因为做错了事或是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而受到批评和惩罚,却很少在表现出色时得到应有的鼓励和赞许。
常见的批评方式除了口头上的指责与外在的惩罚之外,更多的是使用情绪暴力。比如,父母可能会在孩子未能达到自己要求之后表现得极其烦躁和郁闷,不断地叹气或者干脆不跟孩子说话,借此来向孩子表达:“你很糟糕,我很失望”。事实上,将批评化作无声的情绪会比直接的责骂更加让人喘不过气。
临床心理学家Greg Hajcak Proudfit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以批评为主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造成十分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会把孩子的大脑训练成一种“过度强调过失”的模式。这一方面使得孩子逐渐内化了父母对自己的苛责,认为那就是一种对自己客观的反馈,相信自己正如他们评价中的那样一无是处。另一方面,他们会把别人的情绪解读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Ta好像生气了,是不是因为我刚才太蠢了?”,“Ta看起来心情不好,是不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太无趣了?”长大后,他们会变得对他人的情绪格外敏感,并把那些情绪都当作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而为了让他人对自己满意,他们会去尽力平稳那些情绪。
上一篇:椰树椰汁的营养和功效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