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好多农民朋友都不怎么种小麦和玉米了,都改种苹果树和花椒树了,你怎么看?
小麦,玉米,农民现在好多农民朋友都不怎么种小麦和玉米了,都改种苹果树和花椒树了,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总结:多挣钱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虽然种粮在减少,但基本上都是小农小户,大面积种植粮食的主产区并未出现这种现象,所以在我看来,任何时候我们农民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适当减少分险和损失。
以上是乡村陇原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欢迎大家指正,点击关注「乡村陇原」,我们一起探讨农业种植那些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麦和玉米是基础农作物,保证粮食供应同时,玉米等还承担饲料,加工原料的作用,是所谓的大路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业比例都很大。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小麦和玉米也是被压缩的对象,再加上土地性质的原因,坡地,缓坡地成为首先调整的对象,经济效益也相对高,管理简便。所以适当的调整是符合百姓的意愿。也是好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忙活一年 到头来挣不了多少钱 不如种点蔬菜水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想到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值得鼓励,特别果木树之类,属于长久性经济作物,种植户应有长久性的打算。
种任何东西都不能保证年年有好的经济收入,要有好坏都坚持的思想。我们这里有过跟风情况,前几年听说种辣椒值钱,就一下种了二三亩,长得也确实不错,谁知卖时傻了眼,这年市场大降价,根本没人要。你说这东西怪辣的,自家吃能吃多少,放久了还招虫,干脆趁晚上都垫了沟。种大蒜也是这样,七八块钱一斤,到真种上卖不了啦,一捆捆扔到路边都没人拾。
说到种苹果,今年是贵得吓人,但这也说明苹国是受到灾害了,应该看到也有卖不了不值钱,甚至烂在果园的情况。所以,要种就坚持年年种,好也赶坏也赶,因为它不是小麦玉米说不种就可以不种了。
不管怎么说还是应该得到鼓励的,现在种小麦玉米的太多了,才造成粮食价格持续下跌和农民种地没有收入。改变一下,带动当地,让人们都能走出种植的困区,这一点应该得到赞赏和肯定,还有一点挺关键,最好争取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掌握住信息,做好销售宣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甘肃陇南市两当县,小时候家里都是种小麦,玉米,黄豆,08年以后,家乡就在没农户种了!!开始种蔬菜,山地栽了花椒树,核桃树。蔬菜基本都是架豆王,每户均种植2亩,6月中旬到7月就开始大量出产,平均一斤1.3元,去年自己家里种了一亩三分地,最后采摘完收货7000多,比小麦玉米赚钱,还省事。最后还可以种秋豆,萝卜,白菜,花菜。要是种植小麦的话一亩能产多少,而且小麦一斤才一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楼主看问题不要只看局部好吗,种花椒和苹果的是有,可能你看到的就是你们当地的吧?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是在种粮食作物,你怎么能说都不种粮食了呢?虽然农民种粮食不挣钱,但他们仍然在种!这就是中国农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觉得环境影响了现在很多农民,都开始调整好产业结构,增加自己收入入手。
个人觉得以下
第一:历史原因
很多农户手中有地是在1982年土地包产到户,从而使农民分到为数不多的地,地分三六九等,好地坏地一起分。现在农户手里地也不是很多,地少人多。然后开展土地确权,将土地按政策分配让农户有30年承包地。不能随意改变。
第二:小麦与玉米收入少,维持不了生计。
现在小麦与玉米价格不是很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收到效益可以说不能成正比。地少,致富太难。
第三:地方产业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现在很多乡镇,县,通过一乡一品,一县一品方式,打造品牌农业,树立知识品牌,增加农户林果业收入。
第四: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引进林果业企业加工企业,形成了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的产业规模保证物品有销路。
以上观点,请指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