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张居正鞠躬尽瘁辅政十年,死后却为何被鞭尸?
张居正,万历,皇帝张居正鞠躬尽瘁辅政十年,死后却为何被鞭尸?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是,捏造事实的诬告毕竟是假货,“专案组”官员抄没张居正的财产,只搜出:黄金万两,白银十几万两。(一个掌管朝政十几年、权倾天下的首相,拥有这点财产,不算贪官。再说,他两个儿子也在朝廷做官;他家肯定有几百亩田地;这些财产不一定全是官场上得来)
等到抄家清单报上去,万历帝也傻眼了:啊,冯保比张居正有钱?说张居正以权谋私聚敛几百万银子,不真实哦!
但是朝廷上揭批张居正的言论风向和动作丝毫不减,越演越烈!
就连张居正一手提拔的内阁首辅张四维也顺应潮流,加入到贬低张居正的阵营!
万历帝是个20岁小伙子,能有什么主见和远见?既然满朝文武都揭批张居正,都说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是错的!那就全推倒,换回原先的制度!所以,万历帝一反手,就把张居正用十年心血取得的改革成果全部否定了!宣布:张居正制定的所有改革措施全部取消!(明朝之败亡,是万历帝废除张居正改革之日开始)
万历帝给张居正是如何定罪呢,他亲笔写道:“污蔑亲藩(得罪王室亲贵了),侵占王坟府第(指那个废黜辽王),钳制言官(御史),蔽塞朕聪……专权乱政(乱政,就全部否定张居正改革),罔上负恩(欺君罔上),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究……”
是万历帝开恩,没把张居正掘坟戮尸!
张居正的生荣死哀,身死名裂,祸及子孙,足以成为中国历代官场的一面镜子。
明史给出的解释是:张居正“威权震主”。这四个字足以成为万历帝整倒张居正的过硬理由了!
按:张居正被清算,其实就是张居正的政敌(反对改革的大臣、太监)利用青年皇帝没执政经验和阴暗心理(积怨),展开的一场对张居正十年改革的反攻镇压!根源不是万历帝,他也被反对派利用了!因为从张居正被整倒、抄家,此案处理结果就是废除张居正改革!就知道这是一场十分激烈的反攻清算运动。万历帝年纪轻轻无才无德无胆也无能,哪里懂得改革的好处哦?
宋朝王安石改革是有皇帝坚决支持,但他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培训一枝改革运作团队,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所以最终失败,被保守派反攻镇压了!
西汉初,宰相晁错提出“削藩策”也是一场政治改革!就是要削弱各地藩王势力,壮大中央政府(朝廷)的势力,而这些藩王都是皇族宗室。汉景帝是很信任晁错改革,但看到淮南王带头造反,声势浩大,他也怕了,最后屈服于各藩王势力,撤销削藩策,将晁错赐死!晁错是汉景帝师傅。
张居正改革,是太后信任他,他握有铁腕执政权力,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所以做成了!可惜天要灭明朝,张居正不长寿!只干了十年,改革刚走入正轨,张居正死了。史家总是把张居正被清算归咎于万历帝的“阴暗、反叛心理”,明史就写张居正“威权震主”四个字了结,而丝毫不提张居正改革被取消!(这才是反对派反攻清算的真正目的)。
如果,万历帝整倒张居正后,并没有宣布取消改革措施,还继续按张居正既定改革方案去做,那么,张居正被清算,可以说是万历帝的“反叛报复”行为。而事实上不是这样,张居正被整倒后,他的改革措施就被逐步取消!这不是十分明确了:是反对派反攻镇压改革!利用万历帝的“积怨”整臭整烂张居正!当然,满朝文武皆反张居正,20岁的毛头小子万历帝也肯定顶不住浪潮般的压力!所以就顺应潮流了!所以说,任何一场政治改革,都有牺牲,要做成功,真不容易!
反对派反攻镇压了张居正改革,就把脏水往他身上泼:比如“威权震主”、生活奢侈 、独裁专制,如何如何,因为明末历史都是张居正的反对派写的!张居正被清算,改革运动被镇压,这不止是他个人和家族的悲剧,也是明朝灭亡前的信号。
后世对张居正的评价
《明神宗实录》评论: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惜其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
《明史》评论: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明史纪事本末》评论:以居正之为相也,进《四书经解》而圣学修明,进《皇陵碑》、《帝鉴图》而治具克举,请词林入直而清燕无荒,请宫费裁省而国用以裕,任曾省吾、刘显而都蛮悉平,用李成梁、戚继光而边陲坐拓,厥罪虽彰,功亦不泯焉然。予以居正救时似姚崇,偏激则似赵普,专政似霍光,刚鸷则类安石。假令天假之年,长辔获骋,则吏道杂而多端,治术疵而不醇。斯岂贞观之房、杜,而元佑之司马乎?更可异者,自居正以钱谷为考成,而神宗中叶大启矿税。居正以名法为科条,而神宗末造丛脞万几。呜呼!手实之祸,萌自催科,申、商之后,流为清静,则犹居正之贻患也。(此条批评张居正偏重为国敛财,不符合士大夫文德修身之精神)
王世贞评论:器满而骄,群小激之,虎负不可下,鱼烂不复顾。
潘博评论:汉唐以来,以功业炳史册者夥矣。至若意量广远,气充识定,志以天下为己任而才又能副其志者,则惟明张江陵一人而已。方明隆万之际,明之政已驰矣。自世宗西内静摄,君荒于上,臣纵於下,将嬉于边,士嚣于庠。纪纲万事,群堕于冥昧之中之中。而瓦解土崩之祸,将隐中于晏安无事之日。自非有雷霆之力不足以集上下涣散之孰,非有整齐严厉之法不足以其积久疲顽之习。江陵知其然也,慨然出其身以任之。奋乾刚,行独断,宫府内外,一听于己。赏罚予夺,悉决于心。不以逼上为嫌,不以死权为讳,推其意岂不以为大丈夫。亦即乘时遇主,得行其志矣。则天下之责当于我任之,任之而当,虽挟无上之威权而不疑,任之而不当,虽蒙莫大之戮辱而不悔。夫岂特无保爵位顾妻子之心即邀名誉之心而亦无之。所患者,吾志不行,事功不立,而至于众谤于生前,奇祸发于身后,则已于任事之初,逆睹而熟计之矣。呜呼,世之君子,欲立非常之功,则莫务为一切之计,莫徇众人之论,当机而立断,独立而不惧。
崇祯帝朱由检评论:思陵之季,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崇祯帝极想有张居正这样的能人做宰相辅助他)
王思任:昔江陵为翰编时,逢盐吏、关使、屯马使,各按差使还朝,即携一壶一榼,强投夜教,密询利害厄塞,因革损益,贪廉通阻之故。归寓,篝灯细记。留心如此,容易造到江陵。(说张居正特别重视盐税、关税、马市,这些衙门官员一回京,他就提一壶酒前往造访,虚心求教,仔细询问这些行业的利害和弊端,由此定出相关改良措施,促进其发展。他回家后,还挑灯夜战,细心记录下来)
上一篇:本田车硬,想坐的舒服一些,只换避震器会有改变吗?例如KYB的黑桶,作用大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