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张居正鞠躬尽瘁辅政十年,死后却为何被鞭尸?
张居正,万历,皇帝张居正鞠躬尽瘁辅政十年,死后却为何被鞭尸?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想这完全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1572年,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位,这时候皇上还小,无法亲政,只有好好学习,他上面还有自己的母亲李太后和一代名相张居正,这两座大山压在他的头顶上。
一位是自己的母亲,母命难违,必须要听母亲的话。一位是朝纲独断的权臣和自己的老师,政令都出自他的身上,对于年幼无力的他来说,同样也要听。更不可思议的是张居正和李太后的关系也处理的很好,这进一步增加了万历皇帝的压力。
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权威和压力下的长大,而而万历皇帝逐步长大,他自己心里也慢慢明白,自己才是这个王朝的最高领导人,这样的生长环境和心理状态,必然会让万历皇帝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扭曲的人格。他对自己的母亲可能无可奈何,但是对张居正可就不一样。
同样作为独裁者,张居正在朝廷中肯定会得罪一批人,肯定也有政策失误的时候,这都为自己树立了很多政敌。此外当时还盛传着张居正和李皇后有不正当的关系,这也是违背人伦道德的大逆不道。随着皇帝的逐渐长大,对张居正的惧怕逐步变成了仇恨。等到张居正去世后,政敌们的攻击,皇帝的仇恨,李皇后的漠然,无疑都会导致张居正被鞭尸,我想这是一定的,必然的,完全无法改变的!这和多尔衮的下场是一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贪钱”。
明朝最大大贪官绝对不是刘瑾,而是张居正。论排场、论财富、论权势刘瑾哪能跟张太师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连皇帝都惧他七分。万亩良田,豪宅遍地,三十二人大轿,家族各个腰缠万贯。张居正自己贪就算了,还要在万历面前卖清廉的人设不让万历花钱,等他死后就暴露出来了。除了万历不记恨才怪。
2、“贪权”。
按照制度,万历未成年之时由大学士辅政那是很正常的,比如正德时期的“三杨”。但万历成年之后张居正不仅没有归政,还不停的给自己加各种头衔。这摆明了有要架空万历的趋向。当万历正式掌权之后回过头来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就难免心有余悸。
3、李太后也坑了张居正。
万历不听话的时候李太后总拿张居正唬他。这让万历从小就有了阴影,不仅如此李太后还曾严厉呵斥过万历说不到三十岁不得掌权。这也能万历嫉恨心头
4、树立政敌太多。
张居正执政之时,内阁、六部、地方官绝大多数都是他自己的门生,就连他的几个儿子也在中央做事。那些反对他的人被罢官的罢官,被庭杖而死的庭杖而死。他死后这些政敌不攻击他把他的门生和子女拉下水才怪。
张居正的执政能力很强,但个人私欲也很大,从所作所为就知道,他是一个合格的改革家,但他不是一个道德凛然的政治家。他有非常出色的才干和抱负,也有非常强大的野心和私欲,正因为如此张居正能把明朝推向中兴,但躲不过身后之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管的太严,长大后又知道老师的个人行为,偶像人设崩塌,再加上有传闻太后和他老师有一腿,年轻人谁都憋不住火。皇帝震怒,后果很严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人在受了十几年的压迫下总要有反抗的决心的,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万历皇帝在登基时才刚刚十来岁,少不更事,所以朝政大事都由自己的母后和丞相张居正定夺,但是明神宗在位十年,早就成长为一个有自己想法的青年,已经能够从容的处理朝中各项事务,他早就不想再像小时候一样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在大臣的制约下履行公事,批红下诏,而是一心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张居正在世时,他的这一想法就已经非常强烈,但是他也认识到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因此只是暗暗的不满。现在张居正死了,所以他辅政期间所提拔的官员就成了神宗皇帝的眼中钉。况且那些张居正提拔的官员也是不长心眼,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依旧身居要职,控制厂卫特务机构,继续耀武扬威,骄横跋扈,使得神宗皇帝无法忍受。于是以张鲸告发张居正亲信冯保为导火线,神宗皇帝就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清算张居正的政策。因为张居正在辅政期间就树立了很多政敌,所以当神宗皇帝处理完冯保之后,张居正也就成了众矢之的。所谓张居正恃宠自骄,不思尽忠报国,辜负皇恩的罪名也就成立了,不仅夺了他正上国柱,太师及太子太师号,连死后的追封也一并收回。张居正的家人也没能幸免,儿子张简修被贬为庶民,张敬修被逼自杀,弟弟及其他子孙都被发配边疆,连八十岁的老母都没有幸免。一代辅相的功劳就这样全部被否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少贪污 没少享乐 天天教育万历节俭 万历有点小动作和冯保告到太后呢 打皇帝手板
上一篇:本田车硬,想坐的舒服一些,只换避震器会有改变吗?例如KYB的黑桶,作用大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