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如何炼成的?
浩然之气,孟子,正义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积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从孟子著名的“四端说”可以看出,孟子所述的道德是先验绝对的,但是却是以感性世界的心理情感的形式呈现。所谓“不忍”和“恻隐之心”等等,即是情感。先验的道德本体通过感性世界的心理情感证实。
然而,如果只是通过心理情感的产生而确证先验道德的存在,那么这只是“知”的范畴,但是道德是实践的,还需要“行”。所谓的“浩然之气”应该是一种意志,是被理性支配的一种实践道德的强烈主观意愿。
体悟孟子十大经典名句,有助培养自己浩然之气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都是很有气节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研读一下《孟子·尽心篇》里“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这是孟子修养参悟的心得体会和历程,也是善养浩然正气的路径。
南怀瑾先生对孟子修心历程的解说,可供参学者参考。他说:孟子首先指出养气修心之道,虽爱好其事,但一曝十寒,不能专一修养,只能算是但知有此一善而已。必须要在自己的身心上有了效验,方能生起正信,也可以说才算有了证验的信息。由此再进而“充实之谓美”直到“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才算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成功果位。至于“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篇》)那是属于“有诸己之谓信”与“充实之谓美”之间所呈现的外形现象而已。
善养浩然正气,这是实实在在的实证、真修,不是理论揣测所能臆想出来的。这种浩然正气,是“集义之所生”,也就是说,是不断为善去恶、力行正义而长养出来的,所以能“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所以孟子自己也说,浩然正气的境界难以用言语表达。这种正气,需要真心诚意地去参,去行,需要定静安虑得的实在修证,方才有所真实感悟,并不断日臻化境。
上一篇:有人说,城里房屋密集,空气差,不适合居住,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