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一律要留辫子,那秃顶的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头发,辫子,清朝清朝一律要留辫子,那秃顶的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前期的时候,因为满人刚占领了中原,他们的统领感比较强,所以留辫子就要严格按照他们的那种方式来。叫做“鼠尾辫”,后脑勺上留一点扎起来就可以。
到了中期,满族人的管理也开始松懈,两个族群的结合也比较融洽,清朝从皇帝开始,也沐浴汉风,觉得就一根老鼠尾巴,未免有点不雅。这时候留辫子的话,发际线允许稍向前移。
发展到了后期,他们的管理就更加松懈,只要把前面给剃掉,后半个脑勺上的头发都可以留下来,编成牛尾辫的样式。这样也看起来舒坦和美观多了,跟现在清宫剧的样式差不多。
再到末期,出国的学生和训练的新军已经被默许不留辫子,反正大清一片风雨飘摇,国之将亡,谁还能有那心思去真正给发型纠偏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清自1644年入主中原以来,明朝的许多官员都纷纷投降了清朝。上朝的时候,满汉两班大臣各站一边,两班人有穿着打扮完全不同,满足官员剃发留辫,穿满族的衣服,而汉族官员束发戴冠,穿汉族的衣服。尽管大家穿着不同,但是大家也没有异议,相互看着也还顺眼。
但是这一和平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清朝下了剃发令,凡是清军所掌握的地方都需要在10天以内进行剃发留辫,凡是不剃的人都一律斩杀。
这个为后面汉族百姓带了无数死伤的主意是谁想出来的呢?
这个人叫孙之獬,是明朝天启年间的进士,这个人是一个两面派性格,谁得势就跟谁,在魏忠贤当权期间,就跟着魏忠贤。
后来清朝入关后,又主动投降了清朝,率先剪了辫子,换上了满族的服装。
但是这一举动,却让他两面不讨好,汉族认为他是背叛者,满族又认为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满族人也并不待见他,两边不讨好!
被孤立后,于是向顺治皇帝上书,要求让所以的汉人都剃发,当时的顺治只有7岁,并不知道他的真是目地,但是却很感动他那句,中国从陛下也!同时摄政王多尔衮也认为应该让汉人剃发!
此令一出,天下哗然,满汉民族的矛盾被激发了,中国儒家思想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 本来清朝也入主不久,民心不稳,反抗清朝统治的人也很多,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剃发保命。
用一句话形容:”怕死者涕泣而剃,不怕死者宁死不剃”。
当剃发令下达到各地官府后,官府让剃头匠担着担子在街上强行剃发,顺治2年,剃发令下达到江阴的时候,江阴的许多老百姓与乡绅都请命,希望不要剃头发,随着双方矛盾的激化,当地百姓直接进行了武力反抗,将清朝官员抓进了监狱,清朝在得知了江阴造反后,便派官兵前去镇压,江阴百姓与官兵抵抗了81天后,终于城破了,清军攻进江阴后,下令“满城杀尽,然后封刀”,于是在接下来的10天里,清军对整个江阴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将江阴变成了一座鬼城。遇难人数达到17万之多,接下来又发生了“嘉定三屠”,遇难者5万人之多。
这剃发令下达的期间,全国多处地方都发生了或大或小规模的不同的反抗。这就是一场由发型引发 的血案啊。
清朝的剃发令执行严格,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很多有头发的汉族都选择了剃发,但总有一部分人是无法执行这道命令的,有的人天生就是秃顶或者光头,有的人年龄大了之后,头发也会掉,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剃头的。那这一部分的人又应该怎么办呢?难道无发可剃便直接杀头吗?
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毕竟治国还是要讲仁道的。
首先:如果只是半秃而不是全秃影响并不大,因为清朝要求汉人剃头发是为了让汉族服从满足的统计,凸显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只是要求汉人进行留辫子,但是至于辫子的长短、发量的多少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对于秃头的人来讲,也不是很难办到。只要象征性的在头顶上梳个辫子就可以了。
同时,再去官府做一下备案,一方面找人证明 自己确实是秃头,另一方面,将头上仅有的几根头发进行绑辫就可以了,或者花钱买一个假辫子带在头上,也是可以的。
半秃的好解决,但是光头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光头都要被杀掉,那估计全国不知道要杀多少人!
光头分两种,一种是和尚,出家人六根清净,但是和尚都是在官府登记在册的,有官方证明,自然不用担心剃头令的问题了。
有的人先天就是秃头,而且寸草不生,这样的人其实和半秃的人一样,可以去官府做登记,备注在册,同时再叫上几个同乡做证明,按上手印证明确实是秃头。
这样,也是可以幸免于难的。
“三从三不从”政令缓和两个民族的矛盾
一个地域与另一个地域的人文、习俗不同是很正常的,两个 民族的融合、文化相互浸透可以通过时间来慢慢实现。
但是,清军入关以来,强行要求汉人遵循他们的满族文化,下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引起了汉族百姓的强烈反抗,而造成了一系统的流血、武力反抗、屠杀事件。
难道统治者,真的不明白,头发难道比脑袋更重要吗?
这一系统的事件,都是由一个发型引起的,此时,有一个人的提出了一个“三从三不从”的政令,拯救了许多 无辜的百姓,同时也缓和了百姓对于民族风俗的抵触情绪。
这个人就是洪承畴,他提出了:“生从死不从,官从吏不从、男从女不从”。
这道政令是是指:归顺清朝的百姓中的女人,可以穿汉人的衣服,梳汉人的发型,衙门的官差可以穿汉式的当差服,男人死后可以打开发辫, 穿上汉式的衣服入殓。
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百姓和抵触情绪。
事实上,清朝之所有要推行这个”剃发令“并不真的仅仅只是为了维护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而是想通过改变发式服装这个外观来达到从精神上打垮汉族民族精神的目的,特别是对于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 的打压,可以使满人更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同时,从这一个措施也可以看的出来,这个剃发令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汉人不再执着于本民族的服装,他们开始渐渐习惯满族的发型和服装,同时满族也融入了汉族的文化,学习汉族的孝悌之道,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毁坏的。如果当兵的战死沙场,尸体会就地掩埋,但是会把辫子剪下来,带回家安葬。
孙之獬虽然提出了剃发令,但是真正执行和实施的确实顺治皇帝和多尔衮!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这也证明小人物往往可以改变大历史!
上一篇: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的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