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一律要留辫子,那秃顶的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头发,辫子,清朝清朝一律要留辫子,那秃顶的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光头和秃顶怎么办?
中国古话讲的好:特事特办。在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的。光头是没有头发的,所以光头的人不需要留辫子。但是前提是要听话,不能造反,也不能因为自己不用留辫子嘲笑别人留辫子的。
在一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反对留辫子不是因为辫子丑或者其他的事情。而是古时候中国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也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汉人认为剃发被视为不孝。不孝在以前可是大罪,不仅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才会因此死去了很多人,有统计说明因为剃发而不配合满族人统治死去的人多达数十万。
秃顶,我们都知道秃顶的人只是头顶没有头发,在一开始要留的是金钱鼠尾辫,这种辫子是后脑勺上留长发编成辫子。基本上没影响。但是两边的头发还是要剔掉的。
总结:
从辫子的变化我们能看出一些不同的东西:清朝的统治力。在刚开始的时候,国家刚建立起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使用一些铁血手段让老百姓清楚的知道自己和前朝的关系就此断了。等到中期政局稳定之后就逐渐放宽了要求。在后期的时候,由于外忧外患,政局很不稳定,所以为了得民心就不再对这种细枝末叶,不太重要的东西做过多的要求了。
本文作者:历史一尘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就是清初野蛮的“剃发令”,目的是摧毁汉人的抵抗意志,树立满清的权威,那秃顶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清军入关之初,遭遇汉人的顽强抵抗,此时的清朝采取了野蛮的高压政策,试图使用暴力征服汉人,最重要的两个手段就是屠城和剃发。
对顽强抵抗的城池,清军在破城后进行屠杀,炮制了很多屠城惨案,最著名的便是扬州十日、嘉定十屠,无数无辜百姓惨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
但乖乖投降并不能说明你心悦诚服,为了彻底摧毁汉人的抵抗意志,清朝发布了剃发令。
《清世祖实录》中记载“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
汉人长期接受儒家思想熏陶,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把爱惜头发提升到孝的高度来重视,无论男女,头发长了不能剪掉,而是要盘起来。
满人的习俗完全不同,满人生活在东北地区,主要靠渔猎生活,打渔或者打猎时,一头长发很不方便,每天梳头盘头也很麻烦,于是就把头发剃掉,只留很少的头发。
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这点无可厚非,但强制其他民族和自己一样就不合适了。
从西周到明末,历经朝代更迭,包括五胡乱华、女真、蒙古这些异族征服时期,也从来出台过强制汉人必须和少数民族保持一样的发型、服饰的命令,但清朝决定强制推行。在他们看来,强制汉人剃发,既是征服汉人的手段,也是征服汉人的表现。
可以想象,这个“剃发令”引起了汉人的强烈抵制,几千年的习俗文化不可能靠一纸命令就在全国推行,于是就有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
“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主动剃发投降,赏你高官厚禄;抗拒不遵,全都杀掉,一个不留。
那天生谢顶,秃顶和光头的怎么办?满人不傻,自然就不用留辫子,更不会问罪。
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清朝还颁布了“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秃顶光头没事,只要你乖乖换成满人的传统服饰,也能表明你的服从。
需要说明的是,满人的辫子并不像我们在清宫戏中看到的那样。
清朝初期,剃发要求是头顶只留一个铜钱大的头发,编成一根手指粗细的小辫子,辫子很细,要能穿过铜钱中间的方孔才算合格,满人称之为“金钱鼠尾”,又称“鼠尾辫”,不合格的要处死。这一时期“剃发令”执行最为严格,很多人因此被处死。
清朝中期,“剃发令”略有放松,头发留的多了些,辫子也粗些长些,称为“蛇尾辫”,这种“蛇尾辫”至少持续到乾隆时期。
清朝晚期,满人早已脱离渔猎生活,为了美观需要,头发留的更多,辫子也更粗更长,称为“牛尾辫”,就是我们在清宫戏中最常见的那种发型。
说到底,“剃发易服”是满人对汉人进行文化征服和精神侵略的一种手段,跟“文字狱”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到了清末,汉人反其道而行之,把“剪辫易服”当作摆脱满人统治的一种方式,反倒是满人不舍得剪掉自己的大辫子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基维雅利曾经提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统治论,要征服一个地区必须在短时间内给予最为剧烈的伤害,然后再一点点对他们施加恩惠,此后就可以长久统治这个地区了。剃发令大概就是这个原理。满人总结当年鲜卑族自愿汉化后来导致灭族的教训,坚决在汉人和蒙古人等民族之间实行剃发令,以增强他们对满清文化的认同,削弱他们的反抗意识。
可笑的是,剃发刚开始是由汉人士大夫自愿上奏请剃以表忠心的。在国家政权确定之后,剃发就已经成为了站队的问题,不剃发就是不认同新政权,不认同新政权就直接杀头,留发不留头就是当时高压政策的口号。
福临下旨规定在十天之内将剃发政策贯彻到底,有的地方为了表达对新皇的忠心,甚至将期限强制缩短在三天或者一天之内。汉人自古就将头发和孝道联系在一起,男子从小蓄发,不可妄动,清朝的剃发引起了汉族人的激烈反抗。除了扬州和嘉定的惨案,最壮烈的就是当年的江阴起义,江阴人固守城池整整八十一天,6.7万英魂祭大明三百里江山。
清朝的剃发制度如此严格,一旦不从就是杀头的大罪。清朝廷如此看中剃发令,并且严格下令执行,那么天生就发量少或者光头的人怎么办呢?刚刚开始实行剃发令的时候,朝廷规定的标准鼠尾辫子是很细的,剃完头发之后,只要扎成的小辫子能穿过铜钱的孔就算是合格的,即使是脱发严重的人也能达到这样的粗细。
上一篇: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的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