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一律要留辫子,那秃顶的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头发,辫子,清朝清朝一律要留辫子,那秃顶的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后期以后,随着辫子越来越粗,越来越长,就延伸出来了一个假辫子产业,专门有生产的,有销售的,这样秃顶和光头就更不用发愁了,买个假辫子戴上就行了。
其实在清朝,光头比有头发的活的更有利,一、不用剃头,省去了理发钱。二、不用洗头,省去了很多麻烦。
清朝的男人洗头是个麻烦事,你看看现在的女人就知道了,其实他比现在的女人还烦锁,男人要劳动,头发要脏,头皮要痒,洗了头还要编辫子,你说麻烦不麻烦?所以,不要为清朝的光头担心,他们比有头发的活的更自在。
谢谢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要明白一件事就是,剃发令主要是针对有头发的汉人,而并非没有头发或者头发少的人,纵横本文就来讲讲清初时期为何会颁布剃发令,已经秃顶和光头的人怎么办?
清朝的剃发令是广受诟病的一项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所以清朝统治者会不遗余力,宁肯引发血腥法抗也要推行剃发令,实际上是出于维护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深谋远虑。
辫发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就是男子将脑袋前的半部分头发剃光,然后脑后编成辫子,这种发型跟满族人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满族属于游牧、渔猎文化,辫发比较使用,在打猎、抓鱼的过程中,相比长发更实用,当然,相比现在的短发还差了许多。
汉族人更在意自己的头发,在汉族的文化观念中,头发是生命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显著的标志,在《孝经》中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将头发与孝联系在一起,可见头发对汉族人的重要性。
清军要求汉族人剃发,实际上是一种反同化的文化表现,清朝统治者认为,金国由盛转衰就是因为在学习汉族文化的同时逐渐腐朽,而最终失败。所以,即使后来的清朝统治者如何汉化,都在强调骑射乃清朝之根本。
剃发留辫,只是一种文化行为的高压民族政策,实际上,对于当时的少数民族,也并不一定是要全部剃发,清朝统治者对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政策只要是归服并且纳贡就行了。
对于头发少的秃顶和没有头发的秃头,都不是清朝统治者所针对的,对于秃顶的人来说,看情况是否严重,因为清楚的辫子金钱鼠尾,是很小的辫子,只要有一丢丢就够了,所以,根本没有什么难题。
对于没有头发的秃顶,这个有点难,但清军也不是见到秃顶的就杀,如果是那样的话,清朝的和尚还有了吗?秃顶的人可以提前去官府报备,只要报备过了,就不会有大的麻烦。
当然,古代的很多老百姓都不爱和官府发生纠缠,官府一般都是县一级行政机构才有的,因此,清朝也有假辫子,或者是辫子接在帽子里面,只要带帽子就以为会有一个小辫子。
还是那句话,清朝统治者让老百姓削发留辫子也只是一种治理老百姓的手段,对付的主要是那些留着长发跟官府作对的人,真正对于秃头,管控不是那么严的,杀人还不过头点地,天生不长头发你能把人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秃头的人必须要脑后留发扎辫,秃头者即便是戴假发,都要把小辫子做出来,不过和尚除外。
剃发令的本质是“满化”,是大清入关前后,满族人集皇太极的半汉化思想、多尔衮的极端满化思想缔造出来的一个政策。
这场席卷全国的“满化”,就是为了缓冲大清近在眼前的汉化的影响,所以剃发令乃是一个“铁律”,无一可以幸免,即便是秃发者,都要戴“髢”(di 四声)来迎合这个政策。
剃发令:到底剃的什么发?
满族是个渔牧民族,不过在马上的岁月也不会比任何纯粹的草原部落少,因为生活环境的不易,生产方式(狩猎方式)的特殊,他们的长发逐渐影响了他们的动作和发挥,因此很早就养成了“剃发”的习惯,具体时间已经不可追溯。
实际上,只要是草原民族,几乎都有剃发的习惯,在唐朝,游牧民族也能做官,朝廷里的发型那是多种多样,到了宋代,宋朝和西北的党项民族,北方的契丹民族作战,都是靠“头发”来辨别敌人,他们大多是光头。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女真并不是在明末第一次建立政权,北宋末年,女真也建立过大金国,当时的女真效仿汉文化,留下史料,第一次对于他们的发型有了具体描述,那就是“辫发”,清代人称“鼠尾”。
“金俗好衣白,辫发垂肩,与契丹异,垂金环,留颅后发,系以色丝。”
用今天的话来说,金人的发型可以说是相当潮流了,金人为了方便平时的骑射和战斗,头上几乎没有头发,但又会在脑后系两个小辫子,一个偏上,一个偏上,这两个辫子又分别垂于后背,垂于胸前。
“胡俗皆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辩结以垂”。
为什么要垂于胸前和后背,或许和他们自古以来部落习俗有关,就连女真人自己都说不明白为什么了,而这种发型,让女真人感到自己的“野性”,能够“满万不可敌”,大多来自于这种类型的信念。
虽然金朝后来毁灭了,但这种发型,就一直延续了下来,没有人逼着女真一定要留发,谁知道,女真的新政权后金、大清入关后,反而逼着汉人留此发。
其实在入关前,皇太极是试过部分地区实行“剃发令”的。
可惜的是,剃发令一出,满族仅掌控的一些汉人区域立马发生了暴动,比如三河、昌平等地百姓,在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剃发”要求后,立马冲击官府,打杀官吏,满族统治者惊惧无比,未曾见过因为这种“小事”引发的民变。
因此当即下令:“照旧束发,悉从其便”,很果断地进行了妥协,进行缓兵之计。
也由此可以知道,满族的剃发令与否,并不是和汉人有着生死矛盾那么严重的分歧,本质就是政治试探。
被多尔衮带领成功入关后,满清统治者决定开始一次大面积的“清扫”,多尔衮遵守皇太极的思想“言语衣服及骑射之事不可轻变”,为了保护满族骨子里纯粹的野性,多尔衮应对即将高度汉化的办法就是,先给汉人满化。
上一篇: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的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