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肠息肉怎么行成的?
息肉,腺瘤,肠道肠息肉怎么行成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大肠息肉多数起病隐匿,临床上可能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只有很少一部份肠息肉的病人出现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等异常,还有极少一部分人大便时,直肠部位的息肉可能会发生脱垂情况。
早诊断、早治疗
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厘米,癌变率就大于70%。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都应该在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数据显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 12%,但如果能够早点筛查,早期发现肠息肉或是癌前病变,将有效预防结直肠癌。
成年人应该从40岁以后开始接受肠镜检查,如果第一次肠镜没有任何问题,可以5至10年后再次复查肠镜,因为息肉恶变的时间需要5-10年。
这些高危人群请注意!
年龄是肠道息肉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息肉的发生率会逐渐升高,40~50 岁以后显著上升。
因此,一般建议超过40岁的人,都应该进行肠镜检查。
此外,这些高危人群,更应该定期检查,例如:
1、大肠癌高发区人群;
2、家族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4、有排便习惯改变、长期便秘、腹泻,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的人群;
5、大肠癌或息肉手术后或内镜治疗后随访复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出现异常突出的组织。肠息肉一般是肠道反复炎症刺激肠黏膜细胞异常生长导致的。一般炎症导致的肠息肉,在炎症治愈后会消失。如果是腺瘤样息肉的话,需要做结肠镜进行摘除。另外腺瘤样息肉有一定的癌变风险,需要定期复查肠镜。
上一篇:现在二本毕业生出来,靠什么和211、985的毕业生去竞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