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民间有“扶不起的阿斗”之说,但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废掉这个昏君呢?
蜀汉,阿斗,汉室民间有“扶不起的阿斗”之说,但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废掉这个昏君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民间有“扶不起的阿斗”之说,但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废掉这个昏君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后世眼中,刘禅是亡国的蜀后主,是扶不起的阿斗,是“乐不思蜀”的安乐公,人们对兴复汉室有多么的殷切渴望,对诸葛亮的一生有多少扼腕叹息,对他就有少埋怨失望。于是,人们就会想到,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如果果然因刘禅不可辅,而取而代之,汉室就能中兴了吧。那同样渴望兴复汉室的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取刘禅代之呢?
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当着众人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然后给刘禅下诏书:“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就相当于清楚明白地,公开公正地把蜀汉交给了诸葛亮,把权力移交给了诸葛亮,如果诸葛亮想要“取而代之”,名正言顺是可以做到的。
在历史上,皇帝托孤的时候几乎没有只找一个辅臣的,唯有刘备与诸葛亮是例外,因此从公元223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蜀中事务“政事无巨细,咸決於亮”。刘备死时,蜀中元老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庞统、法正等人全都先后亡故。如若诸葛亮,想要“取而代之”,简直易如反掌。
由此可见,诸葛亮不是不能取代刘禅,而是不愿意这么做。诸葛亮不在乎虚名,不像袁术那样,非要称帝才满足。诸葛亮一生在意的,是理想能否实现,蜀汉能否强盛,汉室能否光复,当不当皇帝,他是真的不在乎。诸葛亮十分清楚,只有自身正直得无可挑剔,才有执政的合法性,这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蜀汉的立国之本。无怪乎清朝王夫之和赵翼都感叹,诸葛亮苦啊!他知道自己行使的是君主的权力,这必然会被许多人疑惑,所以他更要要格外细腻、格外周到、格外守规矩,就为了不会动摇蜀汉的权威。
刘备知道诸葛亮没野心,所以才敢说“君可自取”,诸葛亮了解刘备的真诚,所以鞠躬尽瘁。这是两个通透聪明,又纯粹真诚的人之间的交流。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对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孜孜以求兴复汉室的悲情英雄,我们应该多一些真诚的敬佩,少一些恶意的揣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只是民间的话语,在诸葛亮眼中,刘禅可不是昏君。
诸葛亮曾经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可见诸葛亮认为刘禅既聪明又仁厚。
民间之所以有扶不起的阿斗一说主要是来自司马昭的评价,但当时刘禅虽封为安乐公,实为阶下囚,只能扮傻。
在历史上来说,都对亡国之君特别轻视,加上刘禅乐不思蜀的表现更加加深了这个印象。但刘禅就算在诸葛亮身故后的统治也不算坏,比起当时的曹魏和东吴二国,国家 尚算稳定,没有太大的乱事,皇位也坐的很稳,可以说是一个不算坏的守成之主。
但季汉当时的领地只有现在的四川加上陕西一隅,可以说是以一省敌一国,当北方从动乱中渐渐回复,季汉自不是敌手,刘禅只能无奈地做了个亡国之君 ,受了千年笑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曾言“儿子昏庸,为汉之天下卿可取而代之”这句话其实很矛盾。因为刘备所言是汉之天下,而汉之天下只有刘姓才是正统。所以即使诸葛亮取而代之其实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反而会得到一个不忠不义之名。
2.文人是造反是没有成功的。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般的开国皇帝或者起义军的领袖,大多是军人武夫,或者甚至是流氓无赖,读书人或者农民起义造反成功的很少,甚至可以说很少了。
3.其中不成功的原因还有就是内部了。作为外来武装,荆州派虽然很强大。但本土益州还有李严等手握重兵。这些都不能不让孔明有所顾忌了。而魏延和马岱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些人对蜀国忠诚这是无疑的,但是在这种大是大非前,我想应该也不会对诸葛亮也忠诚了,毕竟于公于私他们都不会选择孔明的。而外部不仅有南蛮和西羌,更有吴魏两国的压力。
4.再者,诸葛出山是以继承先帝遗志、打倒篡位的曹魏、恢复汉家江山为口号的。倘若他称帝的话。好意思说曹魏么?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很多事情就都会对自己不利了,届时,也必将丧失人心、众叛亲离。要知道在古代。道德要素是很关键的,造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足球连阿斗都不如,为什么国家还在里面投钱呢?国家对得起纳税人么?足球运动员对得起球迷么?中国足球对得起中国人的期望么?
中国只是需要足球
上一篇:莆田新增20家医保定点机构,刷卡就医走起,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