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话你怎么看?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己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话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小故事,晚上公园散步
庄老头今年六十岁,他的孙子六岁,每天骑在爷爷脖子上在公园遛玩;
王老头今年也六十岁,他的孙子也六岁,每天背着孙子在公园遛玩;
李老头今年同样六十岁,他的孙子也六岁了,每天领着孙子公园遛玩。
有一天,王老头的孙子非要象庄老头的孙子骑在王老头的脖子上在公园遛玩。王老头对孙子说:乖孙子,你看看李老头的孙子跟着爷爷遛玩呢,你知足吧。
可是这孙子哭着闹着还是骑在王老头脖子上了。
其实,人世间类似这一故事的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因此,怎么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心不足蛇吞象,吃了五谷想六谷。这也是历朝历代贪官污吏贪的无厌的最本质之所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和别人去比,因为永远都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会被比的失去信心,也永远会有比我们差的:,去比就会骄傲自满。我们应该是和自己比,进行自省一一是否有进步,有比昨天更好就可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悟空邀请。
个人的感觉是,这是一种心态。
比上不足,容易滋生卑怯的想法;比下有余,则会心生满足,个人的建议是,和别人比,是痛苦的源泉,和自己比,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很多人是抱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安慰自己,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自我安慰,一方面是让自己看到自己所拥有的,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安于当下就好。
但是对一个人的生命而言,有无限可能的,如果敢于自我突破,才能遇见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所以更应该在这个心态的基础上,看看自己的不足,然后抬头看看路,继续努力前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关于怎样理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话?这一议题很有意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一性质的议题反复提问和邀请,致使被邀者很不爽,回答吧明显是种没必要的重复,不回答吧又略显得对他人的不尊重或者说心有不忍,尤其是参予之较长者,往往颇困惑!因此,合并提问也是排解重复之的不二法门,值得称道!
对于“比上不足,对下有余”这一问题的理解,也应二分法相对辩证以待。
从一定意义上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类似观念和心态,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里并不鲜见,这极可能与儒家“中庸”之道的影响息息相关,毕竟依爱尔维修“环境论”的观点看,环境可以改造一切吗?当然,这种观念和心态的客观存在是具有消极而满足于现状的倾向,这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无疑是负面影响。但是,任何事物均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对上不足,对下有余”也客观存在“知足”体现一面的好处,毕竟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沟壑难填吗?倘若人人均“人心不足蛇吞象”般地恶性膨胀,那将又如何是好呢?……
我总觉得,任何提问的议题均是两刃剑,大没必要偏面以待之!当然这只代表个人的粗浅看法,仅此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达官显贵来说是如此,对于平常百姓来说也是如此。乍看之下好像是乐观知足的生活态度,但为什么我是觉得是在别人的不幸中发现自己的幸福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是很多人宽慰自己的心态和话语,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去比呢?一个比字道出了许许多多人的心思。看到人家比自己生活好,就不舒服。人家在事业单位当领导,而自己却是私企的小职员;人家嫁的老公是豪门贵族,而自己却为了能让一家人吃上可口的饭菜,每天为了要买什么菜而发愁。人家小孩品学兼优,而自己的小孩调皮捣蛋。人家洋房小车都有,而自己还是蜗居租房。一个比字就让一个又一个人活得很累,甚至很痛苦。腰缠万贯也可平凡一生,农野村夫也可平庸一世。平凡或者平庸,与财产无关,与职业无关,与身份无关,与地位无关,有关的,只是活着的态度和思维的高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为着一个利字,忙忙碌碌,四处奔波;为着一个利字,钻营苟且,尔虞我诈;为着一个利字,贪婪嗜血,腐化堕落;为着一个利字,你争我吵,勾心斗角;为着一个利字,丧失良心,背信弃义;为着一个利字,抛弃道德,触犯法律。这样活着,真的太累,真的可怜。
活得简单点,这是一种人生境界。可是,大千世界,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如果做到了,那真的就是大彻大悟的高人了。你看,一棵树生长在那里,一动不动,它享受着阳光,也沐浴着风雨,有虫蚁捣乱,也有鸟儿陪伴,不管是长在高山,还是长在平地,抑或长在岩石中,它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多么自在。做人也是如此,思想简单,儿童就欢乐多;欲求简单,老人就快乐多;处世简单,生活就幸福多。铸就成功的本源是追求和找到事物的本真,深刻思想的本质是从复杂回归到简单。
生活的方法在于内心的调和,平凡而不平庸,对内心的一种鼓励与充实,活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回避与软弱,而是生活的一种和睦与交流,用一种客观去判断,用一种安静去对待,人生风雨从来多,只在心地如何,哪里雨,哪里晴,用好自己的几分心态意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