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话你怎么看?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己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话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话我觉得适合于任何人。因为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这完全取决于“上”与“下”的标准。这句话也是一种豁达,但不要成为人们懒惰的借口。
人活着应该怎样衡量自己的幸福,幸福指数很重要,有的人很有钱,但不幸福,有的人很穷但很快乐。
其实也要正确对待这句话,“知足常乐”也没什么不好,多用自己身上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就会充满自信,就会拥有自己的幸福。只要我们做到了真正的努力,不管结果怎么样!哪怕有再多的挫折与打击,都是幸福的,因为你的人生就会变的积极,就会变得更有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人都说路不齐、别人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诚挚谢约:
社会体糸是由一个多民族,多阶层的框架组成。而国家机制下的糸统分工则又由众多的不同人群来运作各种职能。上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是国家的神经中枢和司令部。而国家机器的运行,需要具有各种能力的专门人才来按照法律、政策、文件来规范运行。这就是少数精英、科学家、军事家、董事长、经理、企业家的基本脉络。而绝大多数则属于各司其职、各务其能、自食其力的普通大众劳动者。地位决定能力,贡献有其收入,资金有多有少,钱财决定生活质量。高收入者,住别墅,开豪车,进出五星级宾館,锦衣玉食。平民百姓,收入有限,量入为出,要求温饱,有房住,有衣穿,冷热无忧就是滿足。教育好子女,赡养老父老母,辛勤工作,务农种地,因此,简单来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大能力吃多大饭。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平和,知足长乐。钱财固然重要,生活中沒它不行。钱生带不来,死带不走。但自身能力的大小,知识的层次高低,职务职称的不同,收入等级的划分,金钱来源的渠道多少,就固化了人的认知思維。上下一比量,收入多的比不了。往下看,还有不如自己的。这样一来,心情就有了满足的支点。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话粗理不粗,就是这个意思的客观反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找准自己的定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出处
汉·赵岐《三辅决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情况是自己心理的想法而已,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中国人普遍的思维方式,也算是贴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很多情况下,是自我安慰,自我麻痹,乃至自欺欺人,有点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
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里也提到过这个问题,中国人考虑问题,喜欢“退一步讲”,恰恰就是这个退一步,给了自己太多的理由和借口,并且还能把自己说服的“心安理得”。
更多时候,我们不是跟别人去比,而是跟自己比,还是要尽量少些自欺,多些自强不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