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没动力学习的时候怎么逼迫自己去学习?
自己的,的人,你的没动力学习的时候怎么逼迫自己去学习?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知道学习的这些福利之后,我们来看关于学习的常识。
三个关于学习的常识:
1、学习的有效时间和你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为了让任何人都看得懂,我们简化的一下概念:得到知识的纯度=效率*时间
你的有效时间,一天有多少呢?答案是没有多少,同时还被严重腐蚀。
微信的短文、电脑的游戏、知乎所谓的学习知识......这些讯息本身不能称为知识,因为它们缺乏体系化和进阶性(下面会讲到)。
而如果你一天用在学习上八小时不玩手机,就几乎强过99%的人了。
这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几乎等于脱产;对于学校学生来说,评价相当于自律性极强。
而一些基础知识要到熟练,没有500小时是想都不要想。
比如,考过日语N2,天资比较好的500小时左右是要的,如果笨一点,800小时没有问题。
而这800小时,绝对不包括你上课的时候玩手机、自习的时候刷知乎的时间。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的效率时间稀释到了50%,那8小时学习的时间可能就只剩下了4小时。如果这个人不仅仅玩微信、知乎,还是个游戏成瘾的人,那么有效学习时间可能稀释到每天一小时不到。
那么别人每日8小时花三个月就能考过的N2,你可能就要花个2年3年。加之带来的心情不好,那就是永远都不会去考。
所谓荒废青春,就是指这样一天的有效时间投入低到不能再低的做法。
可能你会说,谁谁谁也每天玩游戏啊,谁谁谁各种玩也能考年段第一,通过巨难的考试啊。
首先,这种人毕竟是少数——我见过的学霸,大部分都是有效学习时间和普通人相比巨长的学习成瘾者;其次,人家可能一天都在玩,但是有效的学习时长还是碾压大部分支离破碎的“片段”时间学习者。
至于智商的因素,我是不相信的。很多人之所以相信智商决定论,是自己根本未曾努力过而已,而相信了智商有差别的人,也不过是在顶尖领域顶尖学校的1%而已——也就是说,对于剩下的99%来说,操心智商无助于解决问题。也许你只是失去了学习的正向反馈和方法不对、不成体系、有效时间不多而已。
更深一层。很多人其实放弃学习知识的原因是——认为知识是可以随时取得的。
学生时代老师上课讲得一大堆听不懂,不如不听玩手机看漫画,等下课时自己再自学算了。实际的情况是上课不懂下课也不愿意学;甚至于上课一分钟能听懂的东西,下课一小时未必能学会。
这就是知识相对论的含义:
虽然现在网络上充斥着知识,给人一种知识可以随取随用的假象,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重要的并非是知识本身,而是充分地消化吸收知识所要付出的时间。
时间很重要,而这些消化吸收知识的最好时期,恰恰被很多人所忽略了,所以我们进入下一个章节。
2、真正的知识没有积累到一关,就打不了下一关(注重关键节点)。
只要是上过中国义务教育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几门科目中,总有自己落后的一门。举个例子,这门科目很可能是数学。
而究竟数学是怎么落后的呢?我们仔细想那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也许是那天数学课上因为太困睡了,也许是某天上课突然觉得数学没有那么重要,也许是请假了几天没来上课。
而重点在于,接下来完全跟不上了!由于缺了某节课,你将无法接下去学习——然而你却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归因到自己的智商问题——这或许是让你最后悔的智商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以为的知识学习都是这样的:
你一直积累A点,原地打转,然后就能达到你想要的P点。
这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我们要一个剪刀,解决办法就是买一个剪刀,我们点开一个微信图文,它必然会给我们一个简短的小知识。就算是你在看的这篇答案,把要点列在一张纸上,也是完全可以的。
然而现实中,只要有一点门槛的知识都是体系化的。所谓体系化的意思是,你学习的路径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
要达到C点,首先你必须学会B,要达到E点,你必须先达到D。你根本无法给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讲什么叫微积分,你甚至无法给一个只学过九九乘法表的小学生演算二位数乘除,更不用说分数加减乘除了。
就算那个小学生懂得微积分(也就是那个P点)而被称为神童,他也是打通了从A至P的所有关键知识节点而掌握的。
而绝对不是直接从A到P的。如果一个人没有B的概念,就好比他连二位数加减乘除的概念都没有,他怎么会微积分呢?
这就是知识的体系化的意义。
而这也是上一章所讲的知识相对论的原因——因为断档了关键位置的知识,导致整座知识大厦都是摇摇欲坠的。而补充掉关键知识,如果学校的教学任务还是要推进的话,意味着你要在补缺和学新的知识中折返跑。
意味着别人学D的时候,你在补B,还要巩固C,最后学习D。
这就是为什么在义务教育的应试阶段,很多人如此惧怕数学的原因。因为你错过了关键节点,套用文艺的说话来说...
那天天很蓝,风在吹,所有人都以为那是一个普通的一天——可是之后上课却开始一头雾水
理科呈现体系化,那么文科不是这样吗?其实任何知识都是这样的。只是文科更需要的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到B点,积累到一定程度到C点...最终到达P点。这种积累,更难通过智力上的差距拉大,更多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原因。
而关键节点的概念,可是分毫不差的。
甚至在生活中,如果你要去寿司之神吃,那么前提条件是你最少逛过10家寿司店,了解寿司的历史,否则,你和做足功课的人吃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寿司。尽管都是小野二郎捏的。
因为,你吃不出寿司的价值。
所以很多人在一个被控制的时间线上却疲于应付的原因在于——你缺失了关键的知识节点,而进度表却不得不推进。
而脱离学校的人,靠自己的内驱力却可能把关键节点并不狼狈地一一补齐——只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根本不知道到B/C/D/.../P的节点到底是什么,更别提制定计划了。
如果你能知道这种情况的严重程度就好了,但也许,你能用意志力把他们补上。
3、意志力是有限度的,以及意志力可能是你学习上的唯一的优势。
这一章我们来谈谈意志力。毕竟你看到这一这里也不容易,给你的意志力掌声鼓励。
这章主要引用罗伊 鲍迈斯特的《意志力》这本书,也是我非常推荐的一本书。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主要的价值观和我在开头写的一样:对于那些智商上有差距的人,反而意志力有差距比前者更重要。相比智商、出身、幽默感等品质,意志力对学习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意志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在职场上也是自控能力强的人更受欢迎。也就是说,意志力拓宽了时间、效率这两个维度,而这两个维度直接关乎学习。
而关于意志力的真相是:
(1)、意志力是一种生理机制。
也就意味着,意志力是可以被消耗的资源。书中甚至说,意志力和葡萄糖息息相关,饿了或者累了就很难保持记忆力的高度集中——这也是很多人加班要喝含糖饮料的原因。
上一篇: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从小学做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