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有人说唐朝文人没有宋明有骨气,武则天篡位为何没有受到如明文臣般那般抵制?
武则天,文人,骨气为何有人说唐朝文人没有宋明有骨气,武则天篡位为何没有受到如明文臣般那般抵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凤阁”即原中书省,“鸾台”即原门下省,均为武后所改,刘祎之的意思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皇帝诏令需中书门下盖章才能生效”。武则天一听更怒,接着便以“拒捍制使”为名把刘祎之赐死了。
在绝对权力面前,这两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权力可以掩盖声音甚至可以抹杀生命,但是却无法阻挡信仰,就像近一个世纪前白色恐怖无法阻挡革命者前赴后继的脚步一样。十几年后,张柬之、桓彦范等一帮裴、刘的同志就发动“神龙政变”,帮助恢复了李唐江山。
三、宋代所谓的诤臣和风骨
两宋(确切说是北宋)由于宽松的政治环境,也极不缺诤臣,其中之翘楚当属寇准和范仲淹。寇准的代表作就是在朝堂上一把拉住盛怒之下欲强行退朝的宋太宗赵光义,并且留下狠话,不表态、事定不下来绝不能走,这让他一战成名,而且还成为太宗皇帝后来立储和辅政的重臣之一。真宗朝时更是以一己之力把赵恒推到前线,直接促成了宋、辽“檀渊之盟”的签定。
第二个更为惊世骇俗,范仲淹,不仅是两宋三百年第一人,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几乎是道德和人格完美第一人。他一生都在和奸佞、宵小作斗争,虽百折而不挠,遭数贬而不改其志,仅在皇太后刘娥临朝称制问题上就三次被贬。他的一生就像一块白玉,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虽然一直处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寂寞当中,但却始终没有改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圣矣!
哪个朝代也有诤臣,有死谏和殉道者,同时也有投机钻营、媚上欺下者。个人感觉,唐代不仅不缺诤臣、不缺风骨,而且在这一方面还远胜两宋。两宋虽然表面上看指天骂地、大鸣大放,但实际上更多的却是赵家皇帝对文人士大夫的纵容而导致的朝堂纷乱,尤其是他们的御史台和知谏院,不仅成为帝国派别之间“口水战”的舞台,后来更直接成为滋生和孕育北宋“党争”的温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武则天篡位与宋明之际异族入侵不同,所以唐朝文人没有必要像宋明文人一样进行大规模的反抗运动。
一:(武则天自身的传承性)
武则天原本就属于李唐王朝的一员,是唐高宗的皇后并且在高宗生病时代其处理政事,随后与高宗一起上朝二人一起被封为“二圣”。后来唐朝又册封了两位皇帝,但是这两位皇帝无能,于是武则天开始密谋篡位。最终武则天在690年建立武周政权。
二:(武则天篡位之前准备充分,积累了一定的民心)
武则天在高宗时期就已经开始协助处理政治事务,帮助高宗巩固皇权。在这个时期,武则天拉拢了一批大臣。而且在武则天的帮助下,李唐王朝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文人士族也得到了重用。所以,武则天拥有一定的民心支持,拉拢了一批士族文人。所以,当武则天篡位时,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反抗。
三:(武则天政策严苛,处决了大部分不服从的士族官员)
武则天使用酷吏政治,利用党政集团排挤杀害前朝遗臣,建立情报网。在篡位之前,武则天已经将大量的反对势力击破。所以,在篡位之后,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因为那些想反对的人都被杀得差不多了。
四:(武则天执政经历丰富,国家得到发展,百姓文人皆有去处。生活安定,自然不反。)
武则天善用人,善治政,整个国家民风向上,政治清明。并且国家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富足,文人武人都有广阔的进仕之路,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既然政治清明,文人便很少会选择反抗。
而宋明之际,蒙古人、满族人入侵。这些少数民族即没有继承宋明王朝的正统性,又是胡服蛮夷,文化落后。并且宋明遗臣数量多,这些文人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抚,大部分文人士族出于民族气节,拒绝做官。
(清军强迫汉族剃发易服)
所以综合以上原因,唐朝文人反抗武则天没有宋明反抗蒙古满清激烈。而这些,不能代表唐朝文人没有气节,因为武则天实际是属于李唐王朝的一员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说说关于骨气吧
第一,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历史,祖宗都是华夏人,不用再比谁比谁有骨气,因为最后都被新的朝代覆盖了,所以朝代之间就不作比较了
第二,以古代人的眼光去看历史,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时代都会有各式各样的一部分人,有骨气的和没骨气的都有,不能全盘论。
接下来说说关于武则天篡位吧
第一,这个不应算是篡位,唐高宗李治在世时就已经是武则天执政了。也算是唐的一分子。政策上也延续了唐的政策。
第二,武则天始终没有同意把位子传给武姓后人。
第三,武则天在世时就已经恢复唐的国号。
第四,让位给李显的武则天去帝号,称自己是则天皇后。
死后,仍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合葬。毕竟李唐家的天下是李家打的,然而武则天当皇上并非是为了谋权篡位更朝换代,而是为了替李家守住江山,开创新一派的繁荣局面。因此,在武则天的心底里就没有打算将李家的天下占为己有。
武则天的侄子曾经要求过让武则天将皇位传给他们,武则天曾问过他们为何。武则天的侄子回答道,向来江山不传异姓,您姓武,江山自然要传给武家后代,怎能再还给李家子孙呢。听到侄儿的回答,武则天只是笑笑便不了了之。武则天最为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曾经跟她的母后说过,自愿将李氏姓改为武姓,希望武则天能够将皇位位传给她。
可是武则天却说不会交皇位传给他,因为她想让太平公主当一个快乐的女人,而不要受到太多的政治拖累。武则天素来最疼爱这个女儿,可是从这个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两点,第一点就是当女皇谁说是处于权力的顶峰,但实则上并不容易,面临的压力与责任并非常人可以忍受。若是可以,每个人都愿意做一个无忧无虑的人,而为每天都站在这勾心斗角的边缘,胆战心惊的生活。从另一方面,武则天拒绝她的女儿也可以说明她并不想将这李唐的江山做太大的改变而是早就打算还给李治的儿子。武则天心中很清楚今天能有这样的荣耀,离不开李治对她的宠爱和信任。谁说理智太过于懦弱无能,可是武则天在死后以皇后的位置同李治合葬,这也说明了在武则天的心中,李治还是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
上一篇:空腹为什么不能大量饮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