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去了三次只见到一次,还是去了三次见到三次呢?
刘备,茅庐,去了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去了三次只见到一次,还是去了三次见到三次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是诸葛亮先去见的刘备。
根据《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刘备屯於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適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诸葛亮所献之计,只对刘备?他直接向刘表说不行吗?我们都知道,刘表的老婆的妹妹就是诸葛亮的丈母娘,按照诸葛亮的才智对刘表应该是了如指掌的,这就说明,即使他说给刘表听,刘表也不会采纳。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无处施展!天赐良缘,刘备来了,先不管他是不是真皇叔,刘表对刘备非常器重,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对刘备的意见和建议也很重视。单凭这一点,诸葛亮的政治主张,通过刘备就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正是依据这样的想法,他才北行襄樊去找刘备的。果然,刘备言听计从!!!成功了。
那么,刘备三顾茅庐之说又作何解释呢?我们看看,刘备与刘表之间关系非常重要,但是,他们也只是在对抗曹操上是一致的,各自家庭问题,不是特别了解,刘备能不能问刘表你家连襟黄承彦有个女婿叫诸葛亮?我估计不能!只有诸葛亮在襄樊把抗曹的方针指引刘备的情况下,“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既然已经是上客了,那么,刘备再遇到棘手的问题,讨教诸葛亮就成了家常便饭了,“三”代表多次的意思。因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自从用了徐庶之后,才知人才的重要性,并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徐庶因母之故,要离开刘备去曹操那儿,刘备哭得稀里哗啦,甚至对复兴汉室都心灰意冷。
徐庶见刘备如此消沉,于心不忍,回马荐诸葛。刘备才晓得诸葛亮原来就是司马徽说的‘卧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中的卧龙,而且就在离此处二十里的南阳卧龙岗。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诸葛亮请来。
刘备去请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有三顾茅庐的佳话。前两次都没见着,诸葛亮不在家,只有第三次才得以相见。如果前面见着了,就不会有三顾茅庐,很可能就是一顾茅庐或二顾茅庐了。
刘备第三次到卧龙岗,见到诸葛亮,与之交谈。诸葛亮说出《隆中对》,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刘备听得如醉方醒,如梦初觉,再三恳求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一则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二则也想干一番事业,不负所学,于是出山。
诸葛亮出山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辅佐刘备建立蜀国,留下千古贤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是去了三次,最后一次见到,去三次是定了,因为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提到,先帝三顾茅庐。头两次不见,别人给造造声望,也给自已拿些架子,看看刘备的心意,第三次得见了,火候掌握好。其实诸葛亮更需要刘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发挥才能。双方互补,共演了一出三顾茅庐的佳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诸葛亮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看,定不可能像诸葛亮这样自诩管乐的大的大贤大隐士主动投靠不知刘备底细如何的这样的人的。为了证实刘备是不是真的以仁待人,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诸葛亮也不可能随便让刘备见到的。刘备三顾茅庐,最后一次见到诸葛亮是可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三国志来判断,刘备的确去了三次,但只有最后一次让他下定决心请诸葛亮出山。
上一篇:仙女们,请问淘宝上哪家的黑色铅笔裤质量好?求推荐,谢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