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去了三次只见到一次,还是去了三次见到三次呢?
刘备,茅庐,去了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去了三次只见到一次,还是去了三次见到三次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去了三次只见到一次,还是去了三次见到三次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确实是去了三次。
但这三次是很有玄机的。个人觉得隆中对的内容:实际上除了给刘备说的三分天下之外还有一个planB——那就是一统天下。诸葛亮应该是做了两手准备的。
下面请看少校一一分析:
刘备三顾茅庐的细节
第一次:徐庶被曹操抢走了,刘备如丧考妣。徐庶在临走之前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马上收拾东西,准备请诸葛亮出山,这时他遇到了司马徽。司马徽说了这样一句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意思就是说,刘备虽然是个好主子,但是诸葛亮如果投奔刘备时间不对,太可惜了…),这其实是对诸葛亮跟了刘备后的悲惨生活埋下了第1个伏笔。
刘备第2天就带着礼物来到了隆中(襄阳)(请注意,这一次是带着礼物来的),门童说诸葛亮出去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因为刘备是突然造访诸葛亮真不在家),这是刘备犯了第1个错误:他对门童说,你告诉诸葛亮,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益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刘备把自己所有的官职一一报了个遍。
门童也不是吃素的,就说了一句太长记不住。刘备马上就说,你就告诉他刘备来了。
第二次:又过了几天,刘备使人探听孔明已经回家,他便和张飞他们又来了(请注意,这一次是没带礼物来的)。门童说,先生在堂上读书。说明诸葛亮确实在家。但出来的却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然后诸葛均就说:“昨天我哥和崔州平相约已经出去玩去了”这是明显的睁眼说瞎话。
然后刘备问了诸葛君一句很重要的话:“听说你哥哥熟读军略,每天都在看兵书”这句话让本来藏在屋内准备出来见刘备得诸葛亮望然却步。
因为诸葛亮向来是自比管仲乐毅的,他要做的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出将入相的丞相,而刘备这话的定位就是他需要的是一个军师。所以诸葛亮他就坚决不出来了。
刘备就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重点是下面这几句话:“望先生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宏略,天下幸甚”(这句话就是这意思是刘备把诸葛亮比成姜子牙张良这样的国家丞相),事后诸葛亮看到这样的话,这才决定下一次跟刘备见面。
第三次:请注意第3次刘备拜见诸葛亮的时候,已经过了新年,也就是说时间最少过了三个月到4个月。刘备他们从新野骑马,赶到隆中,我们估计需要3~4个小时,所以刘备他们到的时候到隆中的时候,时间大约是中午12:00.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还在睡觉。据三国演义记载,刘备在草庐外最少等了两个时辰(也就是4个小时),这一点,从诸葛亮的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也能看出来。时间大约是下午4:00~5:00.
然后高潮来了:
高潮1:诸葛亮说:“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国忧民之心“。请注意,诸葛亮所说的那那封信是刘备在4个月前写给他的,他说昨天才看。
高潮2:诸葛亮问刘备的志向“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刘备这个时候说他想光复汉室)诸葛亮马上就给出了三分天下的对策。
高潮3:随后诸葛亮让童子取出了一幅画轴,上面是西川54州的图形,重点是最后这一句:“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成鼎足之势后,然后可图中原”刘备当时没明白诸葛亮这句话的意思:可图中原不是为了光复汉室而是为了一统天下。
但刘备没有说出一统天下这样的话。所以诸葛亮准备的plan b一统天下的计划并没有跟刘备说。
最后诸葛亮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看上去一片君臣相携的美好画面。
但刘备对诸葛亮这三次装逼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后来庞统出山,法正出山后便将诸葛亮弃在一边,白帝城托孤还差点把诸葛亮杀了。当然这是后话。(诸位如有兴趣,可在我头条号看:换个视角看历史25:白帝城托孤杀机重重以及换个视角看历史28:刘备与诸葛亮相知到相疑,最后分道扬镳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三顾茅庐,是去了三次,见了诸葛亮三次,还是去了三次只见了一次诸葛亮?
这个应该就是三国演义中,精彩描述的那样,刘备先后三次拜访,前两次都吃了闭门羹,只路遇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以及诸葛亮丈人黄承彦,无奈悻悻而归,只有最后一次,才真正见到了诸葛亮。理由是 :
第一,如果去三次,见三次,那分析天下大事,筹划发展方略,重要建议意见等,估计第一次去,刘备就会了解,时间如果不够,刘备可以留宿一晚甚至两晚上,问题就解决了。后面还反复去,最大可能就是,诸葛亮不愿意出山。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纠缠,双方会很尴尬、难堪,虽然这可能是,刘备表示诚心诚意,但有点死乞白耐的样子,不免让人厌烦,实际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第二,如果是以上提到的,诸葛亮不愿意随刘备去,那么,刘备第一次和诸葛亮会谈后,离开时,刘备如果还打算再会诸葛亮,不管诸葛亮愿意不愿意,为防止走空错过,刘备一定会主动提出预约,要是诸葛亮真心不想去,那么,第二次刘备绝对见不到诸葛亮,诸葛亮只要随便使点手段,都会让刘备白跑一趟。
第三,从三国演义描述看,刘备第一次去隆中,是农民春耕时节,第二次是隆冬季节,大雪纷飞,黄承彦身披裘皮鹤敞,踏雪而来。第三次已经是跨年度了,这说明刘备驻守新野,责任重大,军务繁忙,是打听消息,比较有把握时,才去隆中的,不是随意就去。如果第一次见到诸葛亮,人家不想来,你这么没完没了上门,不是骚扰是干啥?
第四,从诸葛亮一生行为看,应该是一个实诚人,如果真心不想跟刘备去当官,那就会第一次真心实意告诉刘备,而且,诸葛亮高手朋友很多,比如庞统,就可以介绍给刘备,而庞统不似诸葛亮那样,庞统多次向孙权自荐,但孙权忌讳庞统太难看,不愿意用。连刘备开始也觉得,庞统让自己不舒服,只是后来知道了庞统貌陋才高,才勉强接纳了庞统。所以,诸葛亮没必要真心向往、却假意推辞。让刘备一趟一趟赶往隆中,借此抬高身价。
综上所述,结论是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里的三顾,是刘备去隆中三次,只有最后一次才见到诸葛亮,领教了隆中对,明白了伏龙、凤雏的含义。(006)
上一篇:仙女们,请问淘宝上哪家的黑色铅笔裤质量好?求推荐,谢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