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黄瓜栽培中常见的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黄瓜,病害,可湿性黄瓜栽培中常见的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不好、大水漫灌、重茬栽培等等,都是引发此病的主要诱因。
3、综合防治(分三点来论述)
其一、禁止重茬栽培,选择排水、通风良好的地块儿进行种植。
其二、多施农家肥,浇水要采用见干见湿的方法,不可大水漫灌,夏季浇水尽量避开中午时分,闷热季节的雨后,若有条件的话,可补浇一次较凉的井水。
其三、用50%多茵灵500倍液或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60分钟左右然后播种,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4、药物治疗
在浇水时,随水冲入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均可对预防和治疗本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
四、疫病(分四点来论述)
1、发病症状
黄瓜的 叶、茎、果、均易发病,病斑呈暗绿色水浸状,加重时可引发茎、果软腐、叶片萎焉,并长出灰白色霉状物,最后导致整株枯死。
疫病对秋黄瓜种植尤为不利,往往能造成大面积损失。因此,提醒农民朋友,在这方面一定要细心管理,免受其害。
2、发病诱因
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种植、浇水过量等等,都是引发本病的主要诱因。
3、综合防治(分三点来论述)
其一、选用抗病强的品种。
其二、选用排水好,通风佳或起垄种植的方法,更有利于防止该病的发生。
其三、防止浇水过量,雨后要及时喷药,多施农家肥,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
4、药物治疗
采用40%乙磷铝3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五、炭疽病(分四点来论述)
1、发病症状
整株均可染病,病斑呈不规则圆形,黑褐色,外围发黄,幼果发病较轻,随黄瓜个头逐渐膨大,受害加重,甚至变形。
2、发病诱因
高温、高湿、地势低洼、偏施氮肥、排水、通风不良,均为诱发此病的主要诱因。
3、综合防治(分两点来论述)
其一、挑选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育苗。
其二、选用排水、通风性能好的地块儿,多元化施肥的方针,避免重荏的原则,进行栽培。
4、药物治疗
采用65%的代森锌500~800倍液,每十天喷药一次,整个生长季节至少要喷药五次以上为佳。
(下篇)黄瓜虫害
一、黄螨(分两点来论述)
1、症状
黄螨最易集中在幼嫩的叶芽处,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植株畸形。夏秋若少雨,危害较重。
2、药物治疗
发现虫害时,要及早喷药,可采用三氯杀螨醇等药物进行防治,有效减少和避免黄螨的危害。
二、红蜘蛛(分两点来论述)
1、症状
红蜘蛛多在叶子的背面潜伏较多,并吸食汁液,叶子的正面会呈现黄白色褪绿,严重时整株枯黄落叶。
2、药物治疗
发现虫害时,要及早的、大剂量、多次数、喷洒药物来杀虫。并且着重对叶子的背面进行喷药,包括地面的杂草一并喷施,才能彻底扫除红蜘蛛的危害。药物可采用40%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等药物进行防治,均有良好效果。
三、蚜虫(分两点来论述)
1、症状
主要危害嫩叶嫩芽,导致叶片卷曲,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若逢气候干旱少雨,更会加重蚜虫的繁殖和大面积的发生。
2、药物治疗
可采用50%敌敌畏8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四、小白蛾(书名叫白粉虱)分两点来论述
1、症状
小白蛾多在叶子的背面进行危害,吸食汁液,用手轻触植株,会有小白蛾飞起。
2、药物治疗
可采用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效果不错。
温馨提示
无论 病害或是虫害,在喷药时,尽量避开上午十点以后~下午四点以前,以防人员中毒。最佳时段为早起十点以前或傍晚四点以后为好。最后祝农民朋友丰产又丰收,多多赚钱致富,早奔小康。乃我等之愿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北、东北和沿海地区较严重,温室黄瓜更是霜霉病的重灾区,发病重者会导致全军覆没。
霜霉病幼苗利成株上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在叶背上长出紫灰色霉,后期变黑色,叶面为淡褐色斑块,严重时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卷缩。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菌丝无隔膜,在细胞中间的间隙蔓延,以吸盘伸入寄主的细胞内吸取养分,孢子囊为椭圆形,先端有乳头状突起,孢子囊能产生6~8个游动孢子,湿度大时其活动能力强,再侵染的机会增多。
空气相对湿度在83%以上时,经4小时就可产生孢子囊,最适宜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1~24℃,以16~22℃为最适。
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控制环境条件,避免低温高湿,在必要时也要采用化学防治。即:百菌清75%可湿性粉500~800倍液喷雾;50%的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效果均很好。
(2)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表面,呈白粉状,环境适宜时粉斑迅速扩人并连成片,边缘为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上面布满粉末状的白霜,严重时叶片枯黄。
黄瓜白粉病的病原为二孢白粉菌,属于囊菌纲白粉菌目。分生孢子大小差异很大。当气温上升到16℃以上时,既有较高的温度,又有一定的湿度,白粉病就会大发生,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均适宜于白粉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除加强温室控制外,可用硫磺粉熏蒸,效果非常明显。但千万不要采用硫磺与锯末混合燃烧的方法,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硫磺燃烧而产生有害气体SO2,而应选用正规的恒温硫磺熏蒸器。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多菌灵50%可湿性粉600~800倍喷叶。
病害防治:
一、黄瓜霜霉病
1.症状该病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发病时,叶背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型黄色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为霜霉属真菌侵染的病害,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孢子囊直接萌发,生出芽管,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传播的途径主要是从温室黄瓜传到大田黄瓜,再从大田传播到夏秋黄瓜,然后再传播到温室黄瓜。高湿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病菌产生的孢子囊需要83%以上的相对温度,孢子囊萌发和侵入都需要有水滴或水膜。叶面干燥孢子囊不能萌发,2~3天中死亡,因此叶面的水滴或水蟆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如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温度调节不好,昼夜温差较大,容易使叶面出现水滴或水膜,就有利于该病菌的萌发和侵入。病菌侵入的温度范围是10~25℃,最适宜的温度为15~22℃,高于30℃时不适发病,温度越高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在有水的条件下,温度是该病发生迟早、轻重的主要因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