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以前用镰刀收割小麦都是早上几点去的?你怀念用镰刀收割小麦的时光吗?
麦子,镰刀,都是以前用镰刀收割小麦都是早上几点去的?你怀念用镰刀收割小麦的时光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时的麦收农民没少出力,但收获的仅仅是顾住生活所需,一个生产队二百多亩麦田,打下的小麦总产在五六万斤,亩产在三百斤左右。地还是那时的地,为啥产量那么低?现在一亩地产量达到一千多斤,看看现在,想想那时就辩证出增收的差距了,那时麦田追的都是土杂肥,管理也跟不上,种子老化、水肥缺乏、没有地力,基本上都是望天收,没有科学管理的条件,怎样会有高产能呢?一口人一年能分上百十斤小麦就不错了,解决温饱那只是渴望。挣工分的年代根本谈不上富有,一个男劳力干一天能挣20分,20分就是一个工日,一个工日价值也就几毛钱,一年360天不停地干,一年的收入也超不过300元。当时我记得,一年到头改善生活的机会是很少的,能吃上一顿肉那真是高兴地不得了。可是那时的社会非常安定,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情重于泰山,谁家有个什么事都会去无私的帮忙,可谓是亲同一家,没有哄骗、没有欺诈、更没有金钱挂钩,也没有富豪攀比,“和谐”二字用在当时是最恰当不过了。
时代在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进步,再往后几年,生产队的经济也比较充裕了,生产队买来了小四轮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上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拉麦子打场全靠这样的机械化作业,这下可解放了不少生产力,拉麦子、碾麦子全凭它了。但是农民也摆脱不了在麦场上收和装运的劳累,机械化能解决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也是蛮不错的了,碾场时间大大缩短,这给辛苦的农民解除了许多繁重的劳动强度,这话说起来也就是一九七几年的事了。
到了一九八几年,安徽小岗村农民油灯下按下红手印的契约书,在全国农村频频相传,默默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分田到户搞承包的经验模式在全国普遍传开,我们这里也开始了农田承包,地头打下界桩,知道这块土地是属于自己小天地了,土地分开自己经营,种下的麦子自己管理,收获的小麦除了交公粮以外剩余的都是自己的,不下劲管理吃亏的可是个人的事,这下子可调动了农民自主生产的积极性了。一个 “分” 字树立起农民种田的兴趣,没有干部督促,没有乡亲帮忙,各自唱起了自己搭台的独角戏。随着党对农村政策的倾斜,生产资料供给充足,科学管理体系普及,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经济条件年年都有新突破,各家各户也购置了农业机械,使麦子从种到收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再也不受那种制度约束、干活没点、吃饭没晌的规矩了。包干到户其实就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兴奋剂,精细管理、科学种田,小麦产量也陡然上升,由原来的亩产三四百斤提升到千斤以上。党中央每次的一号文件都把农业振兴列入到发展重点,2005年取消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农民不但不交粮还有补贴,这给种田的农民吃上了定心丸。现在的收麦子再也不需要弯腰驼背顶着太阳出力流汗了,开着车子,拿着袋子,在田头等待缷粮装车,拉回家里自己分配。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是吃着甘蔗上高楼,节节甜、步步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小时候割麦是抢收那种模式,晚上有月亮的话,中午休息睡觉,晚上通宵抢割,凉快点,没月亮是早上天开始放亮起床去割麦,哪个季节是抢收,抢种,有句老话说,收不到庄稼一季子,接不到老婆是_辈子光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民收麦叫抢秋夺麦!说明紧张,说起镰刀割麦其实比用镰刀更早的是用手拨!在早一前麦田不浇水,靠夭收,由于麦田不过水地很松软完全可连根拨,所以在早收麦不用镰刀。但是那时的产量也是很底的一亩地产小麦二三百斤。后来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引来了水打了机井,麦田浇上了水,过水的麦田地硬了拨不动了,开始用镰刀割了!(鲁北一代)这时麦了产量也高了,每亩能产六七百斤了。
收麦期一般早上三四点钟队长就打钟了,(六七十年代〉头天晚上就说定了明早割哪块地!有时早飯送到地头吃!用手拔的年代社员们个个暴的相士驴子一样l`用镰后好多了,在后来用联合收割机,老百姓轻松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起人工割麦,马上腰都酸了,那时候早上四五点起床,拿起晚上磨好的镰刀,带上草帽,穿上长袖长裤子,提一壶开水出发了,到地里就开始战斗了,左手揽麦子,右手挥镰刀,只听见嚓啦嚓啦割麦茬声音,等腰疼了抬起头向后一看,一排麦子被自己放倒了,特别是脸上被灰的象花猫脸一样也挺开心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小时候都是早上七点和爷奶带点干粮和水去割小麦,当时觉得很累,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挺幸福的。因为我长大了,爷奶老了,时间匆匆。
上一篇:频繁跳槽会更有职场经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