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也不挖掘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陵墓,地宫为什么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也不挖掘秦始皇陵?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还有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一句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其实就已说明这座地宫不能挖的首要原因。那么有人会问,这是不是一种夸张记载呢?不能挖的原因有哪些?让我来为您解答。
一、科学验证,探寻皇陵
本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了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次科考是在不挖掘地宫的情况下,确定秦始皇陵的地宫所在地,同时确认其是否有被挖掘的痕迹。
众所周知,秦始皇陵周围有陪葬坑及400座墓葬,举世瞩目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围绕着陪葬坑,考古专家以暂时确定的封土堆为中心,按照每50米远就画一条线,在每一条剖面上各下一个测量仪,而后通电测量电阻形成了测量图,最终确定了一处电阻率最高之处,判定其为秦陵地宫。
有经验的盗墓者是可以根据土质判断地下是否有墓葬的,考古专家们为了验证以上猜测,找来了著名的盗墓工具——洛阳铲。洛阳铲在挖到30米深的时候碰到了坚硬之物,最后铲子带出了许多碎石,经过检验这些碎石不属于骊山,而是来自渭水之北,恰恰符合历史的记载。
至此,经科考专家确认,秦始皇陵保存两千年未曾被盗。
二、水银封印,开陵有险
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指出,在将秦始皇遗体安置在地宫后,所有的工匠也都被困在了其中,全部做了殉葬品。而这个始作俑者就是秦二世胡亥,他的目的就是防止地宫的机密被泄露。
因此,时至今日,这座地宫究竟有哪些机关,他们布置在哪里,内里究竟有何危险,无人知晓。
两千年来,历史上关于秦陵被盗的记载共有三次。然而结合史实我们基本可以推断这些记载只是传说,因为哪怕真的有人盗陵成功,市面上始终未见秦陵中的文物流通,这是完全说不过去的。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古人不曾挖掘的原因之一就是无法预知的危险。
在2002年的那次科考勘探中,科考专家们确定了地宫内汞的严重超标,由此足以证明,《史记》中将水银做成江河的说法是成立的。由于地宫的密封性,这些水银尚未完全挥发,地宫内的机关很有可能含有毒气,贸然开陵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三、宫深几许,华夏信仰
秦始皇陵是中国帝王史上修建地最为豪华的一座皇陵,东西长260米,南北长160米,陵园面积达56平方公里。诚如司马迁记载的“穿三泉”,《汉旧仪》所言的“已深已极”,足见这座皇陵的奢华壮丽及深不可测。
尽管秦陵是人尽皆知的富丽堂皇,然而从民族心理和情感的角度讲,自秦始皇之后的几代王朝都未曾动过开挖秦陵的心思,甚至还要安排守陵人一代代地对其进行保护。这不仅是因为墓主的“始皇帝”身份,更是当朝者未免百年后他人效仿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
因此可以说,不挖秦始皇陵也是一种文化尊重和文化信仰。
四、未免有损,科学保护
1956年,在郭沫若等人的建议下,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科学考古,而目标就是明定陵。陵墓打开不久,那些琳琅满目的珠宝和文物在湿度、温度及光照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后,大部分文物迅速氧化,损失严重。(由于之前我已写过相关文章,此处不多赘述。)
自此,周总理在六十年代时做出了“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的指示,这便是对皇陵的保护。
当然,说到兵马俑,我们如今都知道了它本身是彩色的,出土后才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后来在考古届孜孜以求的努力后,终于在80年代保留了几个彩色陶俑,粉色的脸蛋,朱红的衣着,以及褐色的甲胄,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精湛工艺。
考古不等于破坏,文物在暗无天日的地宫保存千年,如果技术水平不足以达到可以完全保护历史文物的时候,不开陵其实就是对历史的最大尊重,也为后人留下了更多可以探寻的机会,这也是秦始皇陵至今未被挖掘的最主要原因了。
我是雪忆柔,痴迷考古,热爱历史,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就请关注我吧[送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挖的原因主要是技术上还不成熟!
秦始皇陵墓规模宏大,从已经出头的陪葬坑就可以看出,光兵马俑就已经气势逼人,不用说作为主陵墓的墓室,必然是埋藏着很多的秘密与宝藏!
郭沫若同志就非常希望打开秦始皇的陵墓,找到一些古籍,弄清楚一些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但是他被周恩来总理给制止了,因为当时还不具备打开皇陵而不破坏文物的能力,之前也打开过一些古墓,但是打开以后,因为没有技术处理,很多文物在刚出土时候光新亮丽,顷刻间就灰飞烟灭,具体道理不清楚,但是很多资料都是这样认为的,打开就会变成灰,有这种说法的有壁画,有纸帛,有尸体等等,我个人认为是以讹传讹,但是很多资料上就是这样一本正经的写着。
具体到现在,国家有规定,帝王的陵墓,一般情况下不再批准挖掘,除非是抢救性挖掘,否则一概不能去挖掘的。
至于秦始皇陵墓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挖掘呢?
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准备挖掘的时候,再来回答你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是由于秦始皇陵,距今历史久远,埋藏的文物太珍贵了,保护好这些文物,显得弥足珍贵,如果挖掘造成文物的损毁,这样的错误真正叫做百身莫赎,所以在还没有完全有能力保护好这些文物的情况下,没有做到万无一失,绝对是不能挖掘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去世,年仅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就在他即位的第2年,便开始征用大量人力到骊山修建他的陵墓,顶峰时的人数最多达到70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0。直到秦始皇死后两年,这座耗时39年的巨大陵墓才宣告完工。
上一篇:孩子在家里横行霸道,在学校里却性格相反,害怕学生,老师,畏首畏尾的,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